三国:再造大汉徐州始

第90章 惊天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再造大汉徐州始
作者:
昵称不会起呢
本章字数:
4264
更新时间:
2025-07-01

二人对视一眼,董承斩钉截铁地说道:‘张先生!吾等欲保天子,离此虎狼之地,前往徐州,托庇于刘使君。”

“什么?!”饶是张纮早有心理准备,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投奔”计划震得目瞪口呆!天子要来徐州?

伏完紧接着附和道:‘刘使君乃汉室宗亲,英明神武,仁义广布。昔日高祖起于丰沛,刘使君如今亦据有丰沛之地,更兼徐州可联络宗亲,刘景升坐镇荆襄,刘正礼雄踞江东,皆在身侧!天子若驾幸徐州,得刘使君辅佐,必能号令天下忠义之士,扫除群凶,重兴大汉社稷!此乃天意!”

张纮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一时竟不知如何言语,只是怔怔地看着二人。董承连唤数声,张纮才回过神来。

张纮不愧是当世智者,知道此事实在干系重大,绝非儿戏!

震惊过后,他立刻冷静下来,追问关键:“二位,天子如今在李傕手中,重兵看守,如何能轻易脱身?徐州距长安,关山万里,路途艰险,流寇遍地,纵使我主有心救驾,鞭长莫及,又如何能确保天子安全抵达徐州?”

董承却显得胸有成竹,他压低声音道:“张先生放心,搭救天子脱困之法,吾等己有计较!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行动。然长安至徐州,路途遥远,非有强军接应不可。吾等所求者,乃是刘使君能亲率大军,西进河南,扼守要冲,接应圣驾!’”

伏完补充又道:“如今刘使君己据有豫州大半,颍川又无人占据。河南尹自董卓迁都后,也成白地,使君大军若进驻河南,一则震慑宵小,二则接应圣驾,三则可为天子东幸扫清道路,实乃一举三得!以使君之能,此事定可办到!”

张弘心中念头飞转。董承伏完显然是早有预谋,连接应地点和刘备出兵的理由都替刘备想好了!

这绝非临时起意。看来,即便他不去长安,他们恐怕也会设法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刘备。

张纮思虑再三,此事无论成与不成,皆关乎大义,刘备身为汉室宗亲,断无袖手旁观之理。

故而,他当场郑重应承:‘二位将军拳拳忠义之心,天地可鉴!纮代我主刘使君在此承诺,若二位真能护得圣驾脱离虎口,我主刘使君定当亲率大军,接应圣驾!”

董承、伏完闻言,欣喜若狂,对张纮千恩万谢,连连称颂:“先生真忠义之士,若汉室由此中兴,张先生当居齐天之功!功在社稷,名垂青史!”

张纮自是一番谦逊推辞。随后,董承、伏完便匆匆告辞,言说需立刻去为营救天子做准备。

并再三叮嘱张纮务必尽快返回徐州,将此惊天计划禀告刘备,让徐州方面早做准备,尤其是要尽快控制河南通道,以备接应。

二人离去后,张纮一刻也不敢耽搁,此事干系重大,刻不容缓。

当即命随从收拾行装,不顾长安城外李郭两军还在交战,冒险出城,日夜兼程,以最快速度赶了回来。

张纮一口气说完,额角己渗出细密汗珠,目光灼灼地看向张羽和陈群,等待着他们的决断。

他带回来的,是一个足以震动天下的消息,也是一个可能彻底改变刘备集团乃至整个天下格局的巨大变数!

堂中再次陷入一片沉寂,落针可闻。只有三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张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一切,望向那不可知的未来,他脑海中思绪翻腾如惊涛骇浪。

历史上,献帝东归洛阳,历经千辛万苦,被曹操迎奉至许都,成就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如今,因为刘备势力的异军突起,尤其是徐州、豫州、淮南的迅速平定,让董承、伏完这些人看到了另一条出路。

首接投奔实力雄厚且同为宗亲的刘备!献帝东归的目标,竟从洛阳变成了徐州!

这个变化,乍看之下对刘备似乎是天大的利好。

奉迎天子,占据大义名分,号令天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政治资本!然而,张羽心中却异常清醒,甚至充满了警惕。

这尊“神”,对此时的刘备来说,绝非福星,而是一个巨大的、难以掌控的变数,甚至是一块烫手至极的山芋!

刘备集团的核心凝聚力在于刘备自身的“仁义”魅力与匡扶汉室的理想,以及张羽等核心班底的紧密团结。

集团内部权力结构相对简单高效。一旦献帝驾临徐州,局面将瞬间复杂化。

皇帝在侧,刘备这个“臣子”该如何自处?事事请示?那刘备的权威何在?决策效率何在?

若刘备掌握实权,朝中以董承、伏完为首的外戚势力,以及必然随之而来的公卿大臣们,会甘心听命于一个地方牧守吗?

他们代表的是皇权和旧有秩序,与刘备集团的权力结构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内部的权力倾轧、路线斗争将不可避免!

再者,“奉天子”固然能吸引忠义之士,但也必然成为天下所有野心家的众矢之的!

张羽甚至想到了更深远的一层,刘备的志向是匡扶汉室.

但匡扶的究竟是那个垂死的、被权臣玩弄于股掌的旧汉室,还是一个由刘备亲手缔造的新秩序?

献帝的存在,会否成为刘备实现最终理想的束缚?历史上,曹操最终选择了代汉自立,刘备选择了延续汉祚,而如今,这个选择被提前摆上了台面,且是以如此首接而猛烈的方式!

张羽的沉默,陈群的凝重,都让张纮感受到了空气中的压抑。

他忍不住再次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子平,长文此事……究竟当如何处置?接应圣驾,本是大义所在,然……其中牵涉实在太过深广!”

陈群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他看向张羽,语气极为审慎,甚至带着一丝忧虑:“军师,子纲先生所言,句句千钧。若……若天子真能脱困,并依董承伏完之谋,驾幸徐州……”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最恰当的措辞,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得犹豫。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