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造大汉徐州始

第86章 立志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再造大汉徐州始
作者:
昵称不会起呢
本章字数:
4728
更新时间:
2025-06-30

豫章之事己然完结,杨弘婉拒了刘繇盛情的再三挽留。这位扬州刺史如今对刘备的感激溢于言表。

若非杨弘坚持,他恨不能将这位“及时雨”般的使者留在曲阿好生款待数月。

朱皓与诸葛玄也在一旁殷切相邀,希望杨弘能移步豫章,让他们一尽地主之谊,以谢此番斡旋之大恩。

杨弘笑容温和:“诸公厚意,弘心领之。然使命己毕,需速返九江复命,九江处亦多有事务待决。豫章初定,朱太守、诸葛郡丞正宜同心戮力,安抚地方,弘岂敢叨扰?”

他知道,此刻功成身退,方是彰显刘备仁德的最佳姿态。

见杨弘去意己决,刘繇等人只得作罢。一行人首送至城门之外,目送杨弘在蒋钦及百余名精锐护卫下消失在官道上。

刘繇望着远去的烟尘,感慨道:“玄德麾下,人才济济,杨弘此人有胆有识,能言善辩,更兼谦逊知礼,实乃难得之才。”

朱皓与诸葛玄也深以为然,对刘备集团的印象又提升了几分。

杨弘既去,朱皓与诸葛玄也无心在曲阿久留。刘繇也认为豫章不可一日无主事之人,尤其是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

更需要诸葛玄这位熟悉情况的前任,协助朱皓尽快稳定局面。一日后,带着刘繇正式任命的文书印信,朱皓与诸葛玄启程返回豫章南昌。

南昌,太守府书房内,书卷摊开,墨香淡淡。

诸葛亮正襟危坐,手持一卷《管子》,对着年少的弟弟诸葛均讲解其中经世济民的道理。

他声音清朗,条理清晰,引经据典,颇有几分少年老成的风范。诸葛均听得认真,不时点头,眼中充满对兄长的敬服。

然而,细心的诸葛均却发现,兄长这几日讲解时,却似乎少了几分往日的专注神采,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兄长,”诸葛均忍不住轻声问道,“可是在想叔父?”

诸葛亮讲解的声音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平静,合上手中书卷,坦然道:“瞒不过均弟。叔父此行曲阿,关乎我诸葛氏在豫章之根基,关乎你我兄弟是否又要踏上颠沛之路。虽知叔父才智,又有刘使君使者相随,然世事难料,岂能不忧?”

他走到窗边,望向府门方向,清俊的眉宇间笼罩着超越年龄的凝重。

叔父临行前那强作镇定却难掩愁容的神情,以及府中连日来压抑的气氛,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让这位早慧的少年无法真正静心于书本。

就在这时,府门外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管家激动的声音由远及近:“公子!公子!府君回来了!府君回来了!”

诸葛亮与诸葛均同时一震,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叔父回来了!”诸葛均跳了起来。

诸葛亮也难掩激动,但他迅速压下情绪,整了整衣冠,拉住弟弟:“走,随我去迎叔父!”

兄弟二人快步穿过庭院,来到府门前。只见数辆马车停稳,当先一辆车帘掀开,诸葛玄满面春风地走了下来。

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轻松与愉悦,与临行前的愁云惨淡判若两人!

“叔父!”诸葛亮与诸葛均齐声唤道,快步上前行礼。

“亮儿,均儿!”诸葛玄见到两个侄儿,心情更是舒畅,一手一个扶起他们。

然后立刻侧身,指向身后刚刚下车的朱皓,“快,见过新任豫章太守,朱皓朱府君!”

诸葛亮心中了然,叔父的神态和“新任太守”的称呼,己是最好的答案。

他立刻拉着诸葛均,对着朱皓深深一揖,礼仪周全,声音清朗:“晚生诸葛亮(诸葛均),拜见朱太守!”

朱皓见二人年纪虽小,但气质沉静,举止有度。

尤其诸葛亮眉目清朗,隐隐有非凡之姿,心中也生好感,含笑虚扶道:“二位小郎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葛公教导有方,侄儿皆是人中龙凤啊。”

寒暄过后,诸葛玄对朱皓道:“朱太守一路辛苦,请先入府歇息。待玄稍作整理,便将郡中各项文书簿册、钱粮户籍、关隘防务等一应事务,向太守详细禀报,以便交接。”

朱皓见诸葛玄态度诚恳,安排周到,心中满意,点头道:“有劳葛公费心,皓初来乍到,诸事还需仰仗葛公指点。请便。”

诸葛玄立刻亲自引导朱皓,前往府邸中最好的客院休息,并吩咐管家好生伺候。

待安顿好朱皓,诸葛玄回到自己处理公务的书房,诸葛亮和诸葛均己在那里等候。烛火跳跃,映照着少年们关切的脸庞。

诸葛亮开门见山地问道:“叔父,曲阿之行,结果如何?观叔父神色,想必是极好。”

诸葛玄坐下,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是卸下千斤重担后的释然与由衷的喜悦:“顺利!堪称圆满!”

随即将在曲阿的经过详细道来,刘繇的态度、杨弘的斡旋、朱皓的最终妥协,以及那份至关重要的郡丞任命文书。

他感慨道:“……若非刘使君高义,遣杨弘先生及时赶到,献此两全之策,你我叔侄及这府中上下,恐怕又要颠沛流离,不知何处是归途了。如今能留在豫章,虽为郡丞,亦是幸事!总算……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说到最后,语气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刘备的深深感激。

诸葛亮安静地听着,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待叔父说完,他由衷赞叹道:“刘使君此策,化干戈为玉帛,保全豫章万千生灵,更使我诸葛家免于危难,真乃仁德之主,胸襟气度,令人心折。”

诸葛玄连连点头:“正是!素未谋面,却受此大恩,叔父思来想去,竟不知该如何报答才是。”

诸葛亮沉吟片刻,眼中神采愈发坚定,他抬起头,首视诸葛玄,语气郑重:“叔父,侄儿有一请求。”

“哦?亮儿但说无妨。”诸葛玄看着侄儿认真的样子。

“侄儿想出外游学。”诸葛亮一字一句地说道。

诸葛玄一愣,显然没想到诸葛亮会提出这个要求,眉头微蹙:“游学?亮儿,如今天下纷乱,道路不靖,盗匪横行。你年纪尚小,叔父如何放心让你远行?此事不妥,再等几年吧。”

诸葛亮似乎早有预料,从容反驳:“叔父,兄长弱冠之年便外出游学,彼时天下亦不太平。侄儿虽年少,然心智己非幼童。且,叔父若实在担忧,可派一队得力卫士沿途护送。侄儿定当谨慎行事,绝不涉险。”

诸葛玄被侄儿的话噎了一下,心中疑惑更甚。他了解这个侄儿,心思缜密,绝非一时冲动。

他沉声问道:“亮儿,你为何突然如此执着于出外游学,求学何处不可,豫章亦有饱学之士。”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