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伤渐渐痊愈,可她的心却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缠绕,那位救命的神秘大侠的身影,总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她都会对着窗外的月光发呆,回忆着大侠救她时的英勇身姿,揣测着他的来历和生活。
一日,太后瞧着晴儿整日若有所思、神思不属的模样,心疼地握住她的手说:“晴儿,你这伤虽说已经大好,可这心思却还像被什么死死绊住了,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
太后的声音里满是慈爱与担忧,轻轻拂过晴儿的心间。
晴儿眼眶微红,感激地谢过太后,带着贴身丫鬟莲儿,满心期待又略带忐忑地出了宫。
她心中既盼着能再次偶遇那位大侠,又害怕只是自已的一厢情愿,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让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们来到京城最热闹的集市,街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摊,吆喝声此起彼伏。晴儿正四处张望着,眼神中满是对宫外自由的渴望,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她好奇地循声走去,只见一群地痞流氓正围着一个卖艺的年轻人,为首的满脸横肉,恶狠狠地说:“小子,在这地盘卖艺,也不交点保护费?”
那年轻人身姿矫健,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却因寡不敌众,渐渐有些招架不住,额头上满是汗珠,却仍不肯屈服。
晴儿心中一紧,柳眉微蹙,下意识地抓紧了莲儿的手,心想:“这光天化日之下,竟如此横行霸道,实在可恶!”正想让人去报官,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身影如疾风般闪过。
定睛一看,正是那位救过她的神秘大侠!大侠眼神凌厉,周身散发着不容侵犯的气势,三两下就将地痞流氓打得落荒而逃,集市上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大声叫好。晴儿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她快步上前,脸颊因激动微微泛红,眼中闪烁着光芒,激动地说道:“大侠,终于又见到您了!上次多亏您出手相救,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感谢您呢。”
大侠转过身,看到晴儿,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姑娘,别来无恙。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必挂怀。”
晴儿望着他,心中不禁感叹,这声音竟如此令人安心,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在这一瞬间消散。
晴儿诚恳地说:“大侠的恩情,我铭记在心。若不是您,我真不敢想象会怎样。还不知大侠尊姓大名?”大侠谦逊地拱拱手,一袭黑衣随风飘动:“在下萧逸尘,一介草民,不足挂齿。”
晴儿默念着这个名字,感觉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自已内心深处那扇神秘的门。
两人正说着,旁边卖艺的年轻人快步走上前来,恭敬地向萧逸尘和晴儿行礼道谢:“多谢二位仗义相助,若不是这位公子和姑娘,我今日可就麻烦了。”萧逸尘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罢了。
你这一身武艺也不错,日后多加练习,别被这些宵小之徒欺负了。”
年轻人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认真地说:“一定谨遵公子教诲!”
晴儿见状,心中对萧逸尘的好感又多了几分。她微微低下头,略带羞涩地笑着对萧逸尘说:“萧公子,今日难得相遇,不知可否请您到会宾楼一叙,让我略尽地主之谊?”话一出口,她便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回答,心中默默祈祷他不要拒绝。
萧逸尘犹豫了一下,抬眼看到晴儿眼中的期待,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晴儿心中一阵窃喜,像个得到了心仪礼物的孩子。
来到会宾楼上,晴儿吩咐丫鬟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每一道菜都精心挑选。她与萧逸尘相对而坐,相谈甚欢。
从诗词歌赋中两人品味着古人的浪漫与才情,谈到江湖轶事时,萧逸尘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晴儿仿佛身临其境。
晴儿时而掩面轻笑,被他的风趣幽默逗得乐不可支;时而又紧张地握紧拳头,为江湖中的惊险故事而揪心。
她完全沉浸在与他的交流中,感觉时间都变得缓慢而美好。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萧逸尘起身告辞:“天色已晚,我也该告辞了。
姑娘今日盛情款待,萧某感激不尽。”晴儿心中一阵失落,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但也不便挽留,轻声说:“萧公子,日后若有难处,尽管来找我。
我定会竭尽所能相助。”萧逸尘点头致谢,转身离去,晴儿望着他的背影,久久伫立。她的心中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珍贵的东西,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
自那以后,晴儿时常想起与萧逸尘相处的时光,心中泛起一丝别样的情愫。她开始期待每一次出宫的机会,盼望着能在人群中再次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这种期待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在她心中悄然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