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野菜和草不分
老贾微微颔首,“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准备了。”
正值酷暑,热得人直冒汗,但大伙儿都知道今天要来。
家境好的带了薄毯,条件差点儿的也至少备了两条毛巾。
天再热,肚子也得稍微遮挡一下。
对方点了点头便走了。
等人都走远,老贾这才开口:“好了,东西先搁教室,趁着天色还早,大家先去方便一下,之后咱们进山探探路,明早才是真正的大活儿。”
之前老贾已经从仇晶那打听过,要去山上,得走上1个多小时。
这一来回,时间可不短。
现在出发,顶多在那边逗留4个钟头就得往回赶。
众人一听,都挺兴奋,连忙翻出自个儿带来的袋子。
王小北悄声跟袁国庆嘀咕了几句,袁国庆二话不说,撒腿就往外跑。
其他人也纷纷找机会解决个人问题。
望着散开的学生,老贾把王小北等几个班干部叫到一块儿:“焦如萱、裴宇航、王小北、赵景龙、雷霏,还有袁博达,你们几个负责看好大伙儿,进山时别出岔子。”
好在他们这次不去深山老林。
况且刘镇已经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去公社领枪了。
但野外总归有不可预知的风险……
众人听了,纷纷颔首。
“你们几个,各自领一队人,首要任务是保障大家的安全,别离大部队太远。王小北,你是班长,就别跟着某一队了,但得盯紧每支队伍的情况。”
众人一致颔首答应。
一旁的仇晶闻言,不以为然地笑道:“老师,不用太紧张,周边的山头没那么险恶。”
住在山脚下的孩子们都进过山,也没听说谁出过啥大事啊!
真要有事,那也是自己不小心惹的祸。
贾老师面色凝重地说:“现在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野猪和其他牲畜都可能下山来。万一出事咋整?还有蛇,被咬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听见没?”
要不是学校让积极响应这种活动,他可不敢带这么多小孩进山。
仇晶听了,只能勉强笑笑。
安排停当,众人方便回来后,老贾就准备带大家启程。
“袁国庆,你拿铁锹做啥呢?”
贾老师盯着袁国庆,没好气地道。
袁国庆笑着解释,“老师,山里头不比家里,带着铁锹有保障些,要是遇到啥紧急情况也能派上用场。就算挖个坑、挖点草根啥的也方便。报上不还说有种叫鬼子姜的,得从土里挖出来,这不也是响应活动嘛!”
老贾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他原本打算进山找些木棍防身,这铁锹倒是不错。
于是颔首同意:“好,再去多借几把,看看有没有砍刀,也带上两把。”
挖野菜的铲子、刀之类的,大家基本都备着,没带的也可以相互借用。
这一点,他还真没想到。
说完,老贾打了声招呼,管学校借了几件工具。
等到刘镇背枪回来,一行人这才向山里进发。
王小北一伙人精神抖擞地启程,约摸一个钟头后,目的地已经在眼前。
一群人体力和精神不免有些滑坡,毕竟连续走了这么久。
可一踏进入山区,大伙儿就像充了电似的,劲头十足。
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个个精神焕发,还唱起了歌。
沿途,光秃秃的山头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前两年大炼钢铁时留下的痕迹。
因为远离山区公社,树木也几乎被砍伐殆尽。
来此砍木的人络绎不绝,满地都是树桩。
又走了一段,终于迎来了郁郁葱葱的树林。
一进山,仇晶的作用就不大了,她自己也没真正进过这些山,平日里不过是在家周边转转。
孩子们很少有真能深入山林的。
极个别胆大的或许会越过家门口的小山,但那通常也是跟着大人或大队伍一起行动。
老贾环视四周,手指向眼前山峦之后一座较高的山峰问道:“仇晶,那边能去不?远吗?”
仇晶望了一眼,“不清楚,我没去过那儿。”
老贾再次扫视周围环境,转而对刘镇说:“刘教官,咱们先爬眼前这座山,翻过山头去看看那边情况,别离得太远了。”
刘镇扫视一圈,点点头说:“成,眼瞅着快秋收了,这周围野物多,可不敢跑远了。”
老贾赞同道:“行,就这儿吧,同学们进林子后,手里的棍子多拨拉拨拉草丛,脚下留神,特别是得防着蛇。”
话音刚落,大伙儿一股脑儿地往里头钻。
“喂,慢点儿,盯紧了啊,不要走散了!”
老贾见状,赶紧在后面喊了一嗓子,自己也紧跟着追了进去。
好在大伙儿胆子都不太大,这一提蛇,个个都变得谨慎起来。
这让后来居上的老贾心里踏实不少。
同学们进了山,盯着脚下的地皮,都想认认野菜,可大半人都是两眼一抹黑。
队里不光仇晶一个农村出身的,只不过她家离城里稍远些。
其他人里也有从城郊农村过来的,有那么几个能认出些野菜,但认得也不全。
“小北,这都是啥野菜啊?我就认得荠菜。”
袁国庆望着密密麻麻的草丛,转头问王小北。
旁边也聚拢了几个人,说是分组行动,结果一进山就乱了套。
男男女女,三五成群,哪儿都是,好在大家都挺守规矩,没敢乱跑太远。
王小北拿着分到的铁铲,指指点点地说:“喏,这个是牛繁缕,还有这个是苦苣菜,那边的是蒲公英……这不都有嘛。”
这话一出,大伙儿都来了兴趣。
有人好奇地问:“怎么都跟猪啊,牛啊扯上关系了呢?”
“是啊……这可以吃不?”
王小北笑着说:“这有啥稀奇的,乡下这些可不都是拿来喂牲口的嘛,猪要长胖,这些可都是上好的饲料。”
这话逗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见到大家乐了,王小北也跟着咧嘴笑了起来。
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后世,可比新鲜蔬菜还金贵呢。
蒲公英一年两茬,春末一回,种子飞了又生新芽,现在正是时候。
“那边那个是白蒿,可惜老了些,否则也是盘好菜呢。”
王小北边说边指向一旁高高挺立的野草。
听完他的指点,大伙儿兴冲冲地拿起小铲子,开始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