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

第273章上帝之鞭

加入书架
书名:
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
作者:
风吹樱花落
本章字数:
6932
更新时间:
2024-12-26

当罗马帝国深感绝望之际,楚军并未对其施以怜悯。

经诸位大王商议后,一致认定战争之铁蹄绝不可停歇。

于后续的征战中,钟离昧、虞子期、灌婴等保守派主张,为求稳妥,应拉拢其中一方,率先歼灭另一方。

此策略虽稳,却可确保后续战争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然而,以龙苴、桓楚为代表的激进派则直言反对,他们认为,现今已方兵力强盛,五年间已接连剿灭近百个国家和部落。

至于最后的匈奴人和罗马帝国,无需如此麻烦,直接分兵两路将其一举剿灭即可。

双方各执一词,各自阐述自身建议,令主帅项声颇为头疼。

身为西征主帅,项声内心实则赞同龙苴、桓楚之提议,然而,一旦与两个帝国同时开战,必将面临两线作战之风险。

此时此刻,两线作战实乃兵家大忌。

在喧闹声中,项声为求稳妥,当机立断———先行试探。

所谓试探,便是同时对两个帝国发起攻击。

若战事不利,便可即刻返回驻地另谋良策。

计划既定,楚军随即展开战前筹备。

他们一面备战,一面协助抵达的楚人安顿生活。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蓦然回首,已至楚十六年春季。

依计划,楚军再度将兵力扩充至四十万规模后,在项声的调配下,楚军兵分两路。

一路以钟离昧为统帅,桓楚、虞子期等为副将,率二十万大军向北挺进,直逼匈奴人领地,与匈奴骑兵展开决战。

另一路,由项声亲自挂帅,龙苴、灌婴等为副将,率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罗马帝国。

两路大军分路挺进,未曾料想,其攻势锐不可当,所经之处,但凡胆敢抵抗之敌军皆被尽数剿灭。

两路战局进展超乎想象的顺利,这让项声颇感诧异。

岂不知,此时的楚军在兵员、装备和士气上,已然独步天下。

此时,楚军皆身披铁甲,手持利刃,而匈奴人和罗马人尚处于铜器时代的初级阶段。

不仅在装备上差距悬殊,其求胜之心更是天壤之别。

正所谓,在强大的实力碾压之下,一切阴谋诡计皆是白费。

对于匈奴人来说,自当年被楚军击溃后,他们的自信心便被楚人摧毁殆尽。

为了活命,为了避免与楚人再战,他们只得背井离乡逃往西方。

而今,楚人再度来袭,其兵力之强盛,匈奴人闻之早已望风而逃,岂敢与楚人正面对决。

匈奴人望风而逃,不知深浅的罗马人却还在列阵迎敌。

不出所料,一场激战过后,罗马人领略了何为上帝之鞭,也终于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楚国人比匈奴人恐怖数倍不止。

楚军一举击溃罗马主力后,其攻势如潮水般汹涌,势不可挡,继而开始了攻城掠地。

历经三年多的苦战,罗马帝国率先沦陷。

首先灭亡罗马帝国后,又经过两年多的追击,四处逃窜的匈奴人最终被全歼。

剿灭最后的匈奴人,楚军依靠后续跟进的楚人补给,再次向四面八方展开了攻势。

【楚二十二年,雄踞罗马帝国之项声,未经请示项羽,便擅自将兵力扩充至百万规模。】

之后,他遣钟离昧率军三十万雄师南征,命虞子期、桓楚统军三十万前往了西南,复命龙苴、灌婴领军二十万向西北挺进。

所余二十多万之众,项声则亲率北向而行。

岁月流转,经十数年鏖战,四路百万大军皆依令攻至大海的尽头。

待楚军尽占整片大陆,此时,楚人造船之业大兴,楚军始得借舟楫远征海外。

楚三十二年,一军率先据有后世之东南亚等地。

楚三十三年,又一军登临后世北美大陆。

楚三十四年,楚军控后世澳洲大陆。

楚三十六年,楚军拿下后世北美全境。

楚三十九年,楚军夺下最终之主要大陆后世南美。

楚四十一年,借助航海之便,大海诸岛尽为楚人所据。

……………

当捷报传至,项羽正率韩信于漠北游猎。

【时年六十六岁之项羽,而韩信也已六十五岁高龄,此时,两人皆已成为发须皆白之老翁。】

当韩信再次凝视手中的捷报时,他的目光投向远方疾驰的项羽,不禁沉重地叹息一声。

昔日,他决意西征,然而项羽却将西征之重任交予项声。

身为兵事奇才,这些年来,每逢收到楚军的捷报,他都深感无尽的落寞。

这种感受异常复杂,恰似一位棋艺高超的大师,只能旁观他人对弈,而自身却无法亲临其境,实难忍受。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年里,项羽对自已着实不薄。

除了仍是第二王爵外,其食邑封赏多达十万户,竟与其他战功卓著的诸王无异。

曾经,他一度觉得项羽对自已心存戒备。

可事实表明,项羽始终视他为兄弟,不但事事询问其谋划,还将其子女与韩信的子孙联姻。

如此一来,韩信的地位之尊崇,除却钟离昧依旧位居第一王爵外,他的地位已然是项羽之下,万万人之上了。

回想起项羽曾经立下的瓯江誓言,韩信微微动容,他的双眼满是朦胧。

但望向项羽那略显佝偻的身躯,韩信又心生涟漪。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英雄落幕,芳华不在矣!

“韩亲王,汝手中所持何物?”

恰在此时,刘灵徐徐而来。

闻得呼唤,韩信侧首望去。

望着年逾五旬的刘灵,韩信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此乃匈奴王遣使送来的捷报,陛下正忙碌,稍后再呈报陛下即可。”

刘灵轻点颔首,她转身凝望着远方的项羽。

凝视间,她的眼角渐渐

“多年已逝,陛下始终难以忘却虞夫人!”

闻得刘灵的慨叹,韩信趋前一步。

瞥了一眼项羽,他面露愧色。

“长公主,小王当初实乃一片好意,岂料,陛下竟是如此痴心之人。…若早知如此,…汝亦无需苦等至今矣!”

刘灵蓦然转身,她凄然一笑,缓缓摇头。

“不,正因陛下乃痴情之人,本宫才不虚久等。…若世间众人皆如此,…本宫又怎会孤身至今?”

“唉!长公主所言甚是!”

“呃,韩亲王如今夫人几何?”

被刘灵如此一问,韩信窘迫地低下头来。

“百十位有余,唉,小王着实惭愧!”

“如今我大楚子民已逾九千万众,韩亲王等诸王功勋卓著,广纳妻妾亦不为过!”

“呵呵,谢长公主谬赞。”

“可惜,蒯先生、项襄、项佗等人因年龄颇大已然仙逝,…不然,…他等亦可多享数年荣华!”

刘灵提及已逝的蒯通等人,韩信又一次面露哀戚。

“诚然,蒯先生等人皆乃大贤之才,若人可长生不老,必为完人也!”

“哒…哒哒……”

二人交谈之际,马蹄声由远而近传来。

待马蹄声停歇,项羽率领一众亲随行至近前。

“韩亲王、皇妹,令汝等久等矣。”

“小王拜见陛下。”

“小妹见过皇兄。”

项羽依次扶起两人,他的目光瞬间落在了韩信手中的急报上。

“韩亲王,此乃何人送至?”

“回陛下,此乃匈奴王派使者送来。”

接过急报,项羽迅速打开。

只见,洁白的宣纸上,清晰地写着夺取大海诸岛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项羽仰头大笑。

“哈哈哈,日出为楚,日中为楚,日落亦为我大楚之疆土也!”

想到楚国如今已有九千八百万人口,他收住笑容,面容逐渐变得凝重。

他的紫色光芒早已提前达到了万丈,而他为了计划顺利实施,也只得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期待。

三十五年了,他等待这一刻等得太久了。

如今已是垂暮之年,而对范增、虞姬和芈兰三人则是更加的思念。

【没有立即复活三人,他在等,在等最后的大胜时刻。】

收回思绪时,他看向韩信和刘灵,抬起手轻轻一挥。

“随寡人速速返回彭城。”

“陛下………”

项羽刚迈出步子,闻听呼喊,他循声看去。

直视欲言又止的韩信,项羽面露狐疑。

“韩亲王,汝乃何事?”

“陛下,据小王所知,如今项声麾下兵力甚巨,其兵马不下两百万众。…如此强大之兵力,…还望陛下万不可轻视!”

“此事寡人早已知晓。”

“不陛下,据情报所知,除去项声、项庄和虞子期三人早已展露天子气运外,剩下之钟离昧、龙苴、桓楚、灌婴皆已天子气运加身。…更甚者,其部下各独自领兵之将领,也已金色光芒乍现,…并顶现盘龙之兆。”

“嗯,寡人已知。”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如今吾大楚子民九千八百万众,九州之地只区区三千万,而剩之大部皆乃项声等诸王所控。…一旦他等有谋逆之心,…吾大楚将如之奈何兮?”

“…如之奈何?”

“是也!兵力不及诸王,人口亦不及他等。据民间传言,大楚虽依旧乃陛下所控,而实际之楚皇早已名归他人!”

“寡人早已有言在先,即便肉烂釜中,天下亦乃吾楚人之天下!…此事休要再提,…寡人心中已有分晓。”

“陛下………”

项羽挥手,他面露不悦。

过往中,蒯通临死前也曾提及此事,可项羽虽嘴上应允,而他心中早已下定了主意。

据他看来,诸王领兵在外,对于如今的楚国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楚国人口马上便将到达一亿规模。

一旦楚人达到此规模,那多次指手画脚的五十四个人皇定然会赶来,并逼迫项羽兑现乌江河畔的那个承诺。

而这个承诺一旦兑现,项羽定然会再次被其利用万世回转之能力,送到那绝境———汉五年的乌江河畔。

明知回到汉五年的乌江是绝路,可项羽并不畏惧。

他此时信心十足,并还有一丝迫切的期待。

此期待中,项羽准备将计就计,令众人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他恢复青春。

有此心计,并不是痴心妄想,这其中,项羽更有着必胜的把握和依托。

【所谓的依托和把握,因众人皇并不知晓他已光芒万丈。】

【另外,他心中很想确定一件事,此事关乎如何破除天道,更关乎他的生死。】

【多年的暗自分析中,他坚信,自已并非只剩下一条性命。】

【因为,吞噬帝乙可以增加一倍紫色光芒,同理,那生命值定然也已达到了两次之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