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我一切顺从本心

第24章 对比武大赛的反应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到三国,我一切顺从本心
作者:
夜银河
本章字数:
4224
更新时间:
2024-11-29

随着时光缓缓流逝,天子将于洛阳举办比武大赛之事,仿若一阵强劲的东风,迅速吹遍了天下十三州的每一寸土地。在荆州一处地势险要的山头上,有一座山寨,此时,山寨中的两位当家人——廖化和杜远,正于寨中大堂开怀畅饮。

两人你来我往,碰了好几轮杯后,廖化放下酒碗,目光中透着一丝坚定与期待,说:“兄弟,你可听闻天子要举办比武大赛之事?我观此举,可见天子有招贤纳士之意。你我自黄巾之乱后,便在这山头落草为寇,虽说逍遥自在,可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实乃憾事。如今董卓那厮专权,肆意残害忠良,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而天子既有重振朝纲之心,此等时刻,不正是你我出人头地的大好机会吗?我打算前往洛阳,参加这次比武大会,若能在比试中脱颖而出,得到天子重用,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也不枉这一身本事。”

杜远听闻,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随后抹了抹嘴角,洒脱地说:“兄弟既有此雄心壮志,我自然是全力支持。只是我这懒散性子,早已习惯了这山中无拘无束的生活,实在受不得那朝堂规矩的束缚,所以不能与你一同前往了。”廖化深知杜远的脾性,也不强求,只是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于是,廖化在山寨中准备了两日,挑选了几个心腹兄弟相伴,随后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途。一路上,廖化满心憧憬,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已在比武场上大展身手、受天子嘉奖的画面,只盼着能早日抵达洛阳,开启这改变命运的征程。

在淮南寿春蒋钦那虽不奢华却满是质朴气息的家中,两位好友正悠然品茶。因周泰前来拜访,蒋钦特意拿出自已新近所得的好茶招待。周泰轻抿一口,只觉茶香在舌尖散开,不禁赞不绝口。

随后,周泰放下茶杯,神色郑重地说:“不知你是否听闻天子要在洛阳举办比武大会之事?”蒋钦微微点头,道:“此事我已听说了,外界虽有传言说是皇帝为了取乐才举办的,可我却觉得并非如此简单。自黄巾之乱后,各地诸侯纷纷崛起,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如今董卓又专权跋扈,肆意妄为。当今天子身处如此困境,却能忍辱负重,我观其或许有重振朝纲之意。我正想邀请兄长与我一同去参加这场比武大赛,也好借此机会一探天子到底是玩世不恭、昏庸无能之辈,还是真的胸怀天下、志向远大之人。”

蒋钦目光坚定,接口道:“其实我亦早有此意。若天子果真有重整朝纲的宏伟志向,我等身为大汉子民,自当义不容辞,愿意追随天子左右,为陛下尽忠效力,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周泰听闻,面露欣慰之色,当下二人相视一笑,约定好待时日一到,便结伴同行,共赴洛阳。

在辽东偏远之地的一座简陋房子里,有一位身形魁梧的大汉正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自已的前程。此大汉便是太史慈,他因之前破坏州里的奏章而遭到排挤,无奈之下只能隐匿于此,暂避风头。

近日来,天子将于洛阳举办比武大赛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大江南北,太史慈自然也有所耳闻。他本就对董卓专权擅政、威逼天子的行径痛恨至极,甚至曾起过孤身奔赴洛阳刺杀董卓的念头,只是苦于一直未能寻得良机。如今这比武大赛的消息传来,太史慈心想:“此乃天赐良机,我太史慈这次定要全力以赴,要么就在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凭借自身本事受陛下重用,得以施展抱负,匡扶汉室;要么便瞅准时机,拼了这条性命也要杀了董卓,为天下除去这一大祸害,还朝堂与百姓一份安宁。”言罢,他眼神中透露出决然之色,开始着手准备前往洛阳所需的一切。

天下人之所以将这场比武大赛传得五花八门,实则是刘辩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毕竟这是朝廷首次尝试直接选拔武将,意义重大,可又不能对外直白地宣称是选拔之举,只因世家大族把控着诸多权力,极为看重人才选拔方面的垄断,若是知晓朝廷此举意在打破常规、选拔武将,必然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抵触,届时朝堂内外怕是要掀起轩然大波,这绝非刘辩想看到的局面。

于是,刘辩想出了这么个法子,以举办玩乐性质活动的形式将比武大赛公之于众。如此一来,倘若有那些心怀壮志、目光敏锐的有志之士,能够洞悉其中深意,知晓朝廷实则是在借此招贤纳士,进而前来投奔,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朝廷便可借此吸纳人才,充实武将力量。而要是大多数人没能瞧出这背后的门道,只单纯觉得是皇帝贪玩之举,想寻个乐子,那也无妨,反正全天下人都清楚,皇帝做的任何荒唐的事儿,皆是为了麻痹董卓,好让那老贼放松警惕。就算此事引得一些非议,也完全可以把责任都推到董卓头上,让他去背负这“怂恿皇帝玩乐”的名声,而刘辩依旧能在暗中继续谋划布局,逐步为朝廷培育起忠心且有能力的武将势力,慢慢改变当下这不利的局势。

此时的董卓,每日上朝威风凛凛地往朝堂一站,全然未觉自已正逐步沦为一个大冤种。他只知道顺从皇帝心意,便可高枕无忧地维持权势。

朝堂之上,诸多事宜暗流涌动。每当皇帝提出一些新奇举措,引得大臣们心生疑虑与不满时,刘辩三两言语巧妙引导,众人虽不敢公然违抗圣意,却在私下里将这股怨愤悄然转至董卓身上,在他们眼里一切皆因董卓在背后蛊惑皇帝。而董卓尚沉浸在对自身地位的志得意满之中,对这无形之中转嫁而来的责任毫无察觉。

他依旧在朝堂上昂首阔步,对大臣们偶尔投来的异样目光浑然不解,只以为是对其权威的敬畏。却不知,一口口黑锅正悄无声息地在他背后累加,渐成重负,而他懵懂依旧,毫无防备地迈向那被误解与指责的漩涡深处,成为了刘辩策略下不知不觉的“背锅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