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刘辩在山寨逍遥快活了将近两个月,日子一长,也渐渐觉得有些腻味了,便决定启程回皇宫去。众人得了吩咐,赶忙开始收拾东西,刘辩特意叮嘱,能带走的都统统带走,带不走的一律销毁,可不能留下什么蛛丝马迹,让别人知晓皇帝竟在这里当过山贼,那可就麻烦了。
次日早朝,大臣们原本都以为还会像之前那般,由他们一众大臣先商议事务,而后把奏折交给太监,再转呈给皇帝。可等他们来到大殿,却惊讶地发现皇帝已然端坐在龙椅上,正等着他们呢。百官见状,心中大喜,急忙上前拜见皇帝。
没一会儿,董卓也来了,瞧见皇帝竟已在殿上,也是满脸的惊讶。接着,众人便按规矩开始商议朝事。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陆续离开了,董卓却留了下来。刘辩见状,开口问:“太师可有什么事情找朕吗?”董卓恭敬地回答:“臣确实有事。”刘辩便说道:“那请太师随我来吧。”
说罢,刘辩起身,董卓赶忙跟在后面。刚一出大殿,董卓的西凉军护卫就跟了上来,原来,自从董卓进京以来,为了防止有人暗中谋害自已,每次上朝都会带着大量的士兵跟随左右,刘辩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了。这边西凉军跟上了,禁军自然也不示弱,同样紧紧跟随着刘辩。每次上早朝的时候,禁军和西凉军都会这样对峙起来,毕竟双方都担心对方会对自家主子不利。
就这般,西凉军护着董卓,禁军护着刘辩,一大群人朝着书房走去。走着走着,只见董卓挥了挥手,示意西凉军士兵不要跟着了。一众士兵面露诧异之色,愣在原地没动,直到董卓再次示意,他们才停下脚步。董卓心想:“如今皇帝势头正盛,要是他真想害我,这些士兵跟着也无济于事。”
不多时,刘辩和董卓来到了书房。刘辩问:“爱卿有什么事,尽管说吧。”董卓犹豫了一下,道:“陛下,在下已经进京多日,近来常常思念家乡,所以想要告老还乡,还望陛下成全。”刘辩一听,心里暗叫不好,寻思着:“这可不行啊,你走了谁给我背锅呀,我后面还有好些事儿得让你担着呢。”于是赶忙开口道:“此事万万不可,朕怎能没有爱卿辅佐呢!”
董卓却回道:“陛下,臣自觉如今已没什么能为陛下效力的地方了,请陛下准了吧。”其实啊,董卓这么说也是在试探刘辩的态度,想看看他会不会趁机清算自已过往的那些事儿呢。刘辩心里也明白董卓这话里有试探的意思,便接着问:“爱卿有什么顾虑,尽管和朕说一说。”
董卓叹了口气,一脸无奈地说:“陛下啊,最近那些流言蜚语实在是让臣受不了啊。臣每日里吃不好、睡不好,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戳我脊梁骨,这日子实在是难熬。”刘辩听了,赶忙说道:“那些造谣的人根本就不懂太师你的忠心,也不懂朕对太师的敬重。”董卓听闻此言,内心颇为感动。
刘辩趁热打铁,又说:“太师以后可打消告老回乡的念头了,朕再给爱卿一个承诺:从现在开始,之前的一切过往,朕一概既往不咎。”董卓一听,心里那块悬着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知道自已安全了,赶忙道:“臣多谢陛下恩典,必当为陛下尽忠,绝无二心。”刘辩上前扶起董卓,真诚地说:“爱卿安心便是,朕保证绝对不会辜负爱卿的一片忠心。”董卓感激地点点头,随后便告退了。
董卓走后,刘辩长舒了一口气,暗自想道:“总算是把他安抚住了,哼,你就算是要走,也得再给我背几口锅再走,现在可还没到放你离开的时候。”
董卓从皇宫回去之后,心里仍想着与刘辩交谈的那番事儿,觉得此事重大,得和麾下一众文武好好商议一番。待众人齐聚后,董卓便将今日在书房里和皇帝的对话,一五一十地给他们复述了一遍。
贾诩听后,手捻胡须,微微皱眉思索了一番,而后缓缓道:“主公,依我之见,我感觉皇帝似乎并没有要与主公做对的意思。从他那言语态度来看,对主公还是颇为看重,想要继续倚重主公的。”李儒在一旁听了,也跟着点头赞同,说:“文和所言极是,我也觉得陛下并无敌意。”
贾诩见状,继续道:“主公,其实咱们仔细想想,眼下这局势,实在没必要非要和皇帝针锋相对。如今皇帝依旧让主公您总揽朝政,您在这朝堂之上,仍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可都还稳稳地在呢。只要咱们行事低调些,顺着皇帝的意思,往后的日子也能过的安稳。”
董卓听着贾诩和李儒的分析,觉得很是在理,不禁连连点头赞同,心中原本对刘辩存有的那几分疑虑,也渐渐消散了不少,开始思量着往后该如何在这朝堂之上,继续维持住自已现有的权势,同时又能与皇帝相安。
这天,刘辩独自在宫中踱步,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他的难题——人才垄断。在当下的汉朝,官员选拔的途径大多被世家所把控,世家不仅垄断了人才被发掘的机会,更将教育资源牢牢攥在手中。普通人家的孩子,连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都没有,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国家对各类人才的吸纳。
刘辩深知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可若直接推行科举考试,显然是行不通的。想那隋炀帝杨广,开创性地设立科举制,试图打破世家对人才的垄断,却因此触动了世家的根本利益,最终被世家合力推翻,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自已如今若贸然推行科举,恐怕天下世家都会群起而造反,这皇位怕是瞬间就会易主。
思索再三,刘辩决定采取迂回策略,退而求其次,先从选拔武将入手。毕竟世家极为看重文官选拔方面的垄断,对武将的垄断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敏感,从这里作为突破口,能减少一些阻力。况且,当下刘辩确实急需大量优秀的武将,朝廷现有的武将体系已腐朽不堪,整个汉朝的体制弊病丛生,几近溃烂,唯有重新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忠诚于朝廷且忠诚于自已的武将体系才行。
刘辩心想,此计可行,对外就宣称举办比武大会,避免引起世家的过度警觉。即便真的引发了什么反抗之举,到时候大可将这黑锅甩给董卓,让他来承担世家的怒火与压力,而自已则可在幕后继续谋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