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第409章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加入书架
书名: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作者:
我是泡泡
本章字数:
6988
更新时间:
2025-06-26

第409章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城墙上,俞敬及一般县衙的头头脑脑神色紧张地看着城下。

就在迎春门外,约莫三四里外的田垄里,影影绰绰站了好些人。

这些人在田里四处放火,徐述看着火光,目光凝重道:“约莫二百来人左右。只要谨守城池,这些贼人是断然进不了城的。”

俞敬闻言,心中松了口气,可一旁却有人道:“听说上次海陵遭土寇袭扰,城中出现了不少土寇的谍探,贼人凶悍狡猾,难免有失,请俞大人多多派人在城中防间才是。”

说话之人是大宗师的阅卷幕友,一个五十多岁的致仕知府。

提学上任,一没有衙门,只能暂时在各地州府县学的试院内办公;二是没有下属,平日里提学道只管辖着境内的州府县学学官,但学官的情况又很特殊,阅卷工作、日常事务是不能指望他们的,故而大宗师在上任之前,会临时招募几名幕友,这些幕友有的是地方名儒,有的是致仕官员。

而如今说话之人就是代表罗尚德同至城墙的阅卷幕友。

罗尚德因为是提学道,专管学校事,他的身份是不能上城的,不然会被言官弹劾,但事关自家身家性命,没办法,便只能让这个幕友代为上城探听消息了。

俞敬对这幕友十分客气:“回先生的话,县衙已经派人去各坊知会了。”

他的话音刚落,一名快手跑了过来,慌慌张张道:“老爷,城里里甲都通知到了,但百姓们各有理由推脱,各坊都说组织人手需要点时间。”

陆羽在俞敬身后听到这话顿时大怒:“上次贼寇来时,这些人也需要这么久?”

旁边有吏员低声道:“上次是弘毅塾的陈先生和徐先生奔走一日有余才凑齐了这些坊兵。”

陆羽闻言顿时语塞。

此时,城墙上众人一时无语,有人转身看向黑漆漆的城内,心中发毛,总觉得城里哪哪都有贼人的内应,只等城外贼人发动便鼓噪而起。

这时,徐家二爷徐怙叹道:“要是文瑞在就好了,他手下五百团丁,虽然刚刚操练不久,但五百人往这城上一站,贼人也断然不敢攻城的。”

听到这话,众人全都用埋怨的目光看向陆羽,白驹、白米虽然是辖下,但毕竟县治才是最为紧要之处。

这人听风便是雨,因为他陆羽管辖的巡检司周围有了贼人,便将县里最重要的一支武装派了出去,现在贼人玩了招“声东击西”,却把城中所有人都置于险地之中。

陆羽此刻心中也是苦啊,因为萧安怡之事,他跟陈凡结怨颇深,如今他虽然想办法,将萧安怡送去了府城,通过韩辑的关系,让萧安怡得以免罪。

但陈凡借着他去湖州运粮之时,明知道萧安怡是他的人,还将萧安怡打为贼寇嫌疑,这分明就是针对自己。

两人如今在海陵县早已势同水火。

可他这次也只是用了招阳谋,断了对方的科举前程而已,贼寇的消息都是他找来手下两名巡检故布疑阵罢了。

谁曾想,偏偏就这么倒霉,贼人恰好来了海陵。

“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会不会是陈凡耍诈?”

陆羽越想越觉得可能,但偏偏他心中也有鬼,自然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心中的猜测。

就在这躁动之时,“轰”的一声响,城内县衙方向腾起一阵火光。

火光映射在所有人的脸上,这一张张脸上全都是灰败苍白。

“那是什么方向?”俞敬紧张的双手扒在城墙上,看着火光的方向。

“是常平仓。”

陆羽闻言,脸色顿时煞白。

在江南等朝廷赋税重地,县丞衙署就是设在常平仓,因为县丞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督办漕粮入库。

虽然今年还未秋收,仓里的粮食也都因发运去了湖州,导致现在常平仓几乎是空的。

但常平仓可以说事关陆羽的身家性命,县里别的地方出事,那倒霉的是俞敬,可若是常平仓出事,府同知第一件事就是要拿县丞下狱的。

陆羽此刻心中更加笃定,这绝对是陈凡在针对自己。

不然贼寇为什么哪都不烧,偏就要去烧没什么粮食的常平仓?

可……

他还是有苦说不出。

“快,赶快,徐先生,请你带着家中健仆,汇同县衙三班人手,速速弹压城中贼寇!”

徐述点了点头,转头对二弟点了点头,徐怙立马下城去了。

徐怙这边刚刚下了城下,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城外的野地里突然“贼人”躁动了起来,喧哗声不绝于耳,野地的火光下,“贼人”四处奔逃。

城墙上众人此时全都懵了,根本来不及反应到底出了什么事。

就在众人紧张的看着城外,心里又担心城内之时,却在寂静的夜空中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不多时,马蹄声越来越近,不一会儿,一支火把便出现在城墙下。

“俞县尊可在城上?我是陈凡!”

“陈凡!”

“是陈先生”

众人定睛看去,果然火把的光中,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坐着一个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直裰,外罩青缎比甲的昂藏少年,不是陈凡又能是谁?

马主簿见到陈凡那英挺的身姿,老朽的身体因为激动而颤抖着:“县尊,县尊,是陈文瑞,是陈文瑞呐!咱们有救了,有救了。”

刚刚那罗尚德幕友,冷峻的脸上也松弛了下来:“这么说。海陵的团练回来了?”

俞敬嘴唇颤抖着:“回来了,回来了!”

就在这时,远处官道上,一条“火龙”蜿蜒朝海陵行来,待到了城下,众人却见一群身着交领胖袄的海陵团练队伍整肃的来到城下。

在一声声口令中,这些团丁发出整齐划一的呐喊。

随即又是原地踏步的声音传来。

马上的陈凡举手握拳,那廪生沈彪的声音传来:“全体都有,立定!”

“踏~”

“踏~”

有节奏的两声踏步声响起,团丁们整齐地队列排布在城墙下,面对着城外野地的方向。

陈凡翻身下马,对着城头抱拳道:“海陵父老在上!俞县尊在上,陈凡携子弟兵五百,星夜赶路百里,所幸未迟,已将城外贼人赶走,今陈凡与袍泽愿横戟宿于城下!贼寇若至,先踏尽我等残躯,方能摸到海陵城砖!”

城墙上从县兵、小吏始,在贼寇临城的紧张下,在见到陈凡星夜驰援后的放松下,此时听到陈凡的话语,所有人无不动容。

俞敬感动道:“文瑞,城外毕竟不安全,你还是带着团丁们进城吧?”

陈凡毫不犹豫拒绝道:“大人,按照《大梁会典》,团练不得持械入城,违者以谋逆论!海陵团练是朝廷的团练,是海陵父老的团练,是大人的团练,海陵团练不能知法犯法!”

感动!

所有人都感动了。

俞敬之所以请陈凡带兵进城,完全是出于对陈凡的信任。

但陈凡却并没有因为“大功”而忘形,依然谨守本分。

这样的兵,这样的带兵之人,才是城头上一众士大夫心中的神圣之师、威武之将呐!

那提学道的阅卷幕友感叹道:

书生持戟,在畏法而不在恃力——恰如《论语》‘君子有三畏’;

壮士守城,重护民尤重于勤王——正合《孟子》‘效死而民弗去’之义也!

“快哉快哉!昔年范文正公筑堤苏湖,尚需‘先忧后乐’以安众议;今朝陈文瑞破贼归来,竟守‘持械不入’而全法度!”

“真是【金戈未染凌烟墨,玉律先镌报国心】!”

“我必要呈报大宗师,这样的儒将,才是国家科举应该遴选的栋梁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