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用在对敌的时候,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体验了片刻这种感觉,苏毅退出了这种奇特的状态。
只见他眼中的冷漠迅速褪去,恢复了往常的神采。
“真不愧是我,这种绝世功法都能领悟出来。”
苏毅放下拍了拍手上的道藏,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能这么快领悟出长生法,属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刚刚领悟的这篇法诀,他取名为天一诀!
而苏毅现在奇异的状态,他取名为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顾名思义,便是自身与天地相融合,增强两者的气机连接,最后仿佛和天地一体,
从而达到互相增强,相互依存的效果。
简单来说苏毅在施展天一诀期间,和天地连接为一体,只要不是瞬间死亡,其余伤势都会瞬间修复。
包括自然衰老。
也就是说苏毅还没有真正开始修炼,就得到了无数大能老祖求之不得的长生!
并且他可以随时脱离,随时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所以长大还是没问题的。
除此之外天人合一还能极大的加快修炼速度。
也不怪他会如此高兴。
除此之外,在天人合一状态下,他的精神力、内力、气血永远不会衰竭。
算是很强大的效果,只是跟长生比起来,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接下来还要自创一门可以修炼,提升武道修为的功法!”
崆峒派属于儒释道三修,他刚刚看完道家典籍,儒家、佛门典籍还没有看,
天一诀属于突然顿悟的意外之喜,真正的修炼功法,他打算看完所有典籍再创。
佛家典籍收藏的同样不少,苏毅又看了一年,这些典籍同样被他融汇贯通,
可以说少林寺、五台山的那些老和尚,辩经都不可能辩的过他。
“无相金身!”苏毅嘴角扬起淡淡的笑容。
看了将近两年的佛经道藏,他的心境提升了不少,加上之前领悟出了天一诀,所以反应倒不是太大。
无相金身是一门纯粹的练体功法,比天一诀弱不少,但却远胜崆峒派的所有武学。
目前根据苏毅的领悟程度,可以修炼到大宗师,修炼有成能做到掌控全身每一寸血肉。
最大程度激发潜力的同时,不会损伤根基。
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只是等闲,更重要的是恢复能力很强,只要不是头被砍掉,就算心脉破碎都死不了。
这点对苏毅有些鸡肋,毕竟有天一诀了,不过在被人偷袭,来不及施展天一诀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修炼后柔韧性大幅度增加,缩骨功在它面前就是弟弟。
所以苏毅才取名无相金身。
“小毅今天竟然没在看书?”宗维侠脸色惊奇,往常每次路过,苏毅都是埋头看书,最多在他们崆峒五老路过的时候,起身打个招呼。
可他现在看到了什么?自已这个小徒弟竟然在闭目养神!
“让眼睛休息一下。”随意回了一句,苏毅换上一副笑脸,“师父,藏经阁一层的典籍我都快看完了,啥时候让我上二三层看看?”
崆峒派藏经阁共有三层,第一层大多都是普通书籍,只有小部分包含一些引导法,和崆峒派的入门武功,或者一些比较粗浅的普通武功,基本只能修炼到后天圆满。
需要资质绝佳才能修炼到先天。
第二层则厉害一些,比如追魂掌、夺命剑、醉八仙、花架枪……等一些适合先天修炼的武功和阵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邪派中人手里缴获的武功,不过一般不会让崆峒弟子修炼,只是让弟子们长长见识。
第三层收藏着崆峒派最顶级的武功,古太极八式、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易通疗法、七伤拳、密宗修心法……
崆峒派的具体事务,崆峒五老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了,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就在第三层修行。
祖师木灵子一手七伤拳威震江湖,因此他们大多都在演练七伤拳。
当然是不用真气的那种。
用真气修炼不说藏经阁能不能承受的住,他们的五脏六腑都承受不住。
苏毅去不去上面看本来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有逆天够好,腐朽亦可化神奇。
可当听到二层有阵法存放,三层有那么多听名字就很厉害的武功,他难免有些心动。
宗维侠摸了摸苏毅可爱的小脸,“还没开始习武,就想去二层三层?”
说完似乎有点怕打击到他,又接着道:“只要突破先天,为师就让你上第二层,突破到先天后期,为师就让你上第三层。
只要努力修炼,以你的资质相比用不了多久。”
苏毅在心里微微一叹,想先去二三层多攒点底蕴再创功果然不行。
算了,无非是锦上添花而已,后面境界高了再重新修订就是了,反正看了二三层的功法,也不一定是最终版本。
好不容易领悟出炼体功法,到了晚上苏毅就直接开始修炼起来。
无相金身总共有三种修炼方式,可以用药物配合击打修炼,也可以做一些反人类的动作修炼,或者消耗内力来修炼。
修炼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最适合,功力深厚之人,适合消耗内力、真气修炼,这种方法没有痛苦,修炼速度快,唯一的缺点是消耗太大,容易造成境界跌落。
财大气粗又不怕痛的适合用药物修炼,意志坚定年龄小的适合做反人类的动作。
当然,三种方式互相配合,修炼速度会更快。
苏毅没有内力,没有珍贵药材,只能通过反人类的动作修炼,
好在效果不错,只修炼了两个月,就已经达到了后天中期横练武者的程度。
不能待在藏经阁看书,又不方便练武的时候,苏毅还顺手编了一本佛理真解,里面包含了他对佛家的理解,
本来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可后来他发现,编写的过程中,又从中领悟出了更多东西,于是干脆把道藏同样重编。
编成一部道藏真解!
编写完成后,他又在其中领悟出了一篇观想法,青莲观想法!
其中蕴含佛道两家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