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第330章 不可能的任务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作者:
一只山竹榴莲
本章字数:
4318
更新时间:
2025-04-12

会议室内的喧闹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严肃、更加凝重的气氛。初始的震惊过后,与会专家们的理性思考开始占据上风,一双双眼睛中的兴奋光芒逐渐被审慎和怀疑所取代。

航空工业部的副部长马国强首先打破沉默。他五十多岁,一头花白短发,眼神锐利如鹰。作为新龙国第一批留苏归来的航空专家,他对喷气式发动机的复杂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李所长,"马国强缓缓起身,声音低沉而有力,"你拿出的设计图纸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恕我首言,发动机不是纸上谈兵的工作。"

他用粗糙的手指敲了敲桌面上的图纸:"涡喷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牵涉到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材料学、精密制造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北极熊和漂亮国花了近二十年时间,投入了数以万计的顶尖科学家,才最终攻克这项技术。"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李长生身上:"而我们,连相关的技术积累都几乎为零。李所长,请问你打算如何在短短几个月内,突破材料、精度等关键难题?"

马国强的质疑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场内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

"是啊,高温合金技术是最大的瓶颈,我们国内连基础研究都刚刚起步!"

"燃烧室壁温控制是个世界级难题,没有大量试验数据,根本无法解决!"

"别说生产了,就算设计方案再完美,没有配套的测试设备,连验证都做不了啊!"

专家们七嘴八舌地指出各种技术难关,声音里充满了对这个雄心勃勃计划的质疑。

李长生站在讲台上,平静地听着这些反对意见,面色如常,偶尔点头示意,但并不急于辩解。这种沉着的态度反而使一些人更加恼火,认为他不够重视大家的意见。

一位坐在角落的老人突然站了起来。他就是陈明远院士,龙国航空界的泰斗级人物,虽己七十有余,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陈院士一站起来,整个会场立刻安静了许多,所有人都尊敬地等待这位老专家发言。

"李所长,"陈明远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我知道你在'曙光一号'和数控机床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这次,恐怕你真的太冒进了!"

老人缓步走到会议桌前,苍老但有力的手指指向桌上的图纸:"这些图纸看似完美,但纸上的东西和实际工程完全是两回事!我在航空行业摸爬滚打了五十年,深知发动机研发之艰难。"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北极熊在二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燃气轮机理论,到西十年代才有实用的涡喷发动机,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失败和挫折?有多少优秀科学家付出了毕生心血?又有多少宝贵的资源被投入其中?"

老院士转向在座的军方和国防科工委领导:"同志们,我们国家的资源有限,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如果盲目追求超越国力的技术突破,最终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在浪费国家宝贵的资源啊!"

陈院士情绪激动,面色涨红,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发出"咚咚"的声响:"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不能不切实际!我建议科工委慎重考虑,与其从零开始研发,不如继续同北极熊谈判,争取技术转让,或者引进生产线,这才是务实之举!"

老院士的话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场内顿时分成了几派。航空工业部的大多数专家点头赞同,认为老院士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一些年轻工程师则显得犹豫不决,目光在李长生和老院士之间来回移动;而军方代表的表情则更加复杂。

空军副司令员柳长青将军站了起来,他是坚定支持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一员,但此刻,他的表情也透着犹豫和担忧。

"李所长,我深知拥有自己的喷气式发动机对空军有多重要。"柳将军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次接到前线的伤亡报告,看到我们的飞行员因装备落后而牺牲,我的心都在滴血。"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复杂:"但是,正因为这项技术太重要,我们更不能冒进。陈院士的担忧有道理——如果项目失败,不仅会浪费大量资源,更会打击国家自主研发的信心。"

柳将军环视全场:"我们当然渴望先进武器,但也必须承认项目风险确实太大。相较而言,继续向北极熊购买成品发动机,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

李长生默默听着,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但也能看出他在认真思考每一条反对意见。

国防科工委主任肖文彬紧锁眉头,他能感受到会场内剑拔弩张的气氛。几乎所有人都对李长生的方案持怀疑态度,但他也知道李长生的过往成就——那些同样在最初被认为"不可能"的项目。

"李所长,"肖主任沉声问道,"面对这么多质疑,你有什么回应?"

会场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长生身上,等待着他如何应对这些咄咄逼人的质疑。

李长生环视全场,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各位专家的担忧我都听到了,也完全理解。如果我站在你们的位置,面对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方案,恐怕也会有同样的怀疑。"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坚定而有力:"但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当年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决定研制原子弹时,我们有相关的技术积累吗?我们有足够的专家队伍吗?我们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资源吗?"

这个问题让会场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许多人若有所思。

"没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李长生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但我们成功了,因为我们有不畏艰难的决心,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更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他走下讲台,走到陈明远院士面前,恭敬但坚定地说:"陈院士,我完全理解您的担忧,也尊重您的经验和智慧。但请允许我说一句: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这项技术的难度,也没有人比我更珍惜国家的每一分资源。"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