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落在京城街头,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凉意。宰相府书房内,刘罗锅正伏案批阅奏折,眉头紧锁。张成与刘安分立两侧,神情凝重。
“大人,甘肃那边来报,军械厂扩建所需铁料迟迟未到,说是兵部那边出了问题。”刘安低声禀报。
“兵部?”刘罗锅抬眼,“前几日不是说己经调拨了足够的铁料吗?”
“是啊,户部也确认铁矿产量正常,可兵部库房却空了一半。”张成接过话头,“更奇怪的是,那批铁料被标记为‘待修废品’,连库管都突然告病,家中还被人搜了个干净。”
刘罗锅沉吟片刻,缓缓放下手中毛笔:“看来,有人不希望我们的新政顺利推行。”
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文书官匆匆入内,双手捧着一封密信:“大人,西北急报!原定从山西运来的粮草至今未到,押送官员失踪,只有个重伤的差役逃回来,带回半张血书。”
刘罗锅立刻接过密信展开,只见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粮在……关”。他眼神一凝,心中己有几分猜测。
“雁门关?”刘安脱口而出。
“极有可能。”刘罗锅点头,“雁门关乃晋陕要道,若粮草被截于此,必有预谋。张成,你即刻去调阅内务府近三年粮道账目,看看是否有异常调动。”
张成应声而去。刘罗锅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远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神色复杂。
霞儿端着一碗热汤进来,见状轻声道:“老爷,又出事了吗?”
刘罗锅回头看了她一眼,接过汤碗轻轻吹了口气:“粮草延误,铁料短缺,新政才刚开始,就处处受阻。”
霞儿微微蹙眉:“会不会是和珅的人还在暗中作祟?”
“和珅虽仍在狱中,但他那些爪牙未必会善罢甘休。”刘罗锅语气低沉,“不过,这次的事,恐怕不只是他们能办到的。”
霞儿沉默片刻,柔声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刘罗锅放下汤碗,目光坚定:“先查清真相。刘安,你带人连夜出城,在通往山西的三条官道设伏,务必找到幸存者,查明粮草下落。”
“属下这就去。”刘安拱手领命,转身离去。
夜色渐深,京城陷入一片寂静。刘罗锅独自坐在书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脸庞。霞儿替他披上一件外衣,轻声道:“老爷,歇一会儿吧。”
“再等刘安的消息。”刘罗锅摇头,目光落在桌上的那份地契上。那是从兵部库管家中搜出来的唯一线索——一张盖着旧王府印的地契,落款时间却是三日前。
“这印章……”刘罗锅喃喃自语,“为何与兵部文书室某位主事的私章如此相似?”
霞儿凑近一看,也觉蹊跷:“难道是有人假冒王府名义,私自转移铁料?”
“很有可能。”刘罗锅沉思片刻,忽然道,“若真是如此,那此人背后必然另有靠山。”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大人!”刘安的声音透着急切。
刘罗锅立刻起身开门,只见刘安满身尘土,神色严峻。
“怎么样?”刘罗锅问。
“我们在雁门关附近找到了一位幸存的士兵。”刘安压低声音,“他说,粮草确实被劫,但劫匪并非流寇,而是打着边防军旗号的正规军。”
“边防军?”刘罗锅眉头紧皱,“谁敢冒充边防军行事?”
“不仅如此。”刘安继续道,“那位士兵还提到,劫匪中有人提及‘临时调拨给边防’,而我们查到了一笔没有审批印章的粮草调拨记录。”
刘罗锅脸色微变,随即迅速翻看手中的账册,果然发现其中一笔调拨记录的确无任何印章。
“看来,这场阴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刘罗锅缓缓道,“有人利用边防之名,行截粮之实。”
霞儿听得心惊,忍不住问道:“那这些人究竟是谁的人?”
刘罗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目前尚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朝中有人不想让新政成功。”
刘安咬牙道:“属下愿继续追查,一定揪出幕后黑手。”
“不可贸然行动。”刘罗锅摆手,“对方既然敢明目张胆地动手,必定早有准备。我们要做的,是先稳住局势,确保西北试点不受太大影响。”
说罢,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立即改道,从河南调粮;同时向兵部施压,要求尽快恢复铁料供应。”
写完后,他将纸条递给刘安:“明日一早,你亲自送去户部尚书那里。”
“是。”刘安接过纸条,转身离去。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刘罗锅站在殿前,面对众臣,语气沉稳却不容置疑:“诸位,新政己正式施行,但如今粮草延误、铁料短缺,种种迹象表明,有人在暗中阻挠。我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严惩幕后之人,以保新政顺利推进。”
乾隆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平静,却隐隐透出一丝威严:“刘爱卿所言有理。朕亦察觉近日政务多有迟滞,确需彻查。传旨,由大理寺与刑部联合调查,凡涉及此案者,一律严办。”
群臣闻言,皆露出震惊之色。几位原本支持新政的大臣面面相觑,神色复杂。
散朝之后,刘罗锅走出皇宫,迎面而来的是张成。
“大人,我查到了。”张成低声说道,“那笔粮草调拨记录,最后签字的是礼部左侍郎李文轩。”
“李文轩?”刘罗锅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竟敢插手此事。”
“不仅如此。”张成继续道,“我还发现,他最近频频出入几位反对新政的大臣府邸,甚至在夜间接待不明人士。”
刘罗锅沉思片刻,缓缓点头:“看来,这位李大人,倒是不安分得很。”
此时,刘安也赶了过来,附耳低声道:“属下刚刚听到消息,李文轩昨日深夜曾派人秘密前往兵部文书室,似乎是在销毁某些证据。”
“好啊。”刘罗锅冷笑一声,“那就让他自己跳出来。”
他转身对刘安道:“你立刻去盯住李文轩,只要他稍有异动,立刻上报。”
“属下明白。”刘安领命而去。
回到府中,刘罗锅坐在书房内,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心中思绪万千。
霞儿走进来,轻声道:“老爷,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到底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一切。”刘罗锅缓缓道,“李文轩只是个小角色,真正的幕后黑手,恐怕还藏得更深。”
霞儿担忧地看着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刘罗锅握紧拳头,目光坚定:“无论他是谁,我都不会让他破坏新政。”
屋外,秋风拂过,卷起片片落叶,仿佛也在诉说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而在远方的西北,粮草尚未抵达,铁料仍未到位,新政的实施己然陷入困境。但刘罗锅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