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第77章 林如海正欲死战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之家父太上皇
作者:
写文进行曲
本章字数:
4512
更新时间:
2025-06-08

自太极殿朝会上,皇帝李封亲口提出“开恩科”后,虽暂缓再议,却也未明言废止。

朝中诸臣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圣意试水,一旦时机得当,势必成局。

但比朝堂更先沸腾的,却是京中士林与庶民百姓。

消息初传,只在内廷与翰林间低语三两句,三日未至,便如春风过隙、浪潮奔涌,迅速传遍了京师。

京城最先得风者,自然是士子

琅琅书声之地,议论如潮。

无论是国子监中书院,还是私塾书斋、笔会茶肆,每一处都开始了激烈争辩。

“设恩科?岂非坏了制科正统?”

“正是!若寒门能凭一纸举荐就得官名,那我们这些苦读十载、三试不中的又算什么?!”

“可人家说是为了拔异才,不拘一格,难道这世道读书人少了?”

“若真论才,谁来定‘贤’与‘愚’?不还是皇帝手中一句话?”

一处永安书院前,十余名举人聚于月台之上,身着青衫,面红耳赤,争得正酣。

有人以手击案,有人气得拂袖。

“你说不拘一格,那是你未尝试三年不中的苦楚!”

“可你也说了,你中了又如何?满朝官位早被几门世家排满,新人无位可进,不开恩科,如何破局?”

旁人也插话:

“但你可知一旦恩科设立,官员数倍而增,俸禄银从何来?百姓赋役如何加重?这不是雪上加霜?”

“莫忘了,开恩科者,往往成党羽。你想见宦海成私门,朝堂化家国?”

有人冷笑:“如今的科举难道不也成了世家清流的后园?何来公正二字?”

一时众声哗然,有人激动地推了案几,砚台落地,墨汁飞溅。

而在民间,酒肆茶楼、市井坊间,传言更是变本加厉。

有卖纸张的吆喝:“快来买!听说明年圣上要开新试,不考八股,凡有才者皆可登榜!富贵不再靠门第,全靠文笔!”

有人在街口讽刺:

“嘿,往年我们家的豆腐能送儿子读书,如今恐怕得再卖三年才够他赶新科花销!”

“听说新科之人不走吏部、不进部选,首接听皇帝号令——这不是‘太监举人’么?”

还有地痞混混装读书人进学堂,打趣说:“小爷我也去写几笔投状纸,说不定改日就成了恩科‘承恩状元’呢!”

更有失意老儒对着长街大哭:

“呜呼哀哉,朱文公在上有灵,快来看看后人如何践踏你千年典制!”

风声迅速传遍全国。

江南、江北、两浙、湖广、山东、福建,各地书院来信至京,或呈奏疏、或密上门生封章,尽皆反映民间士子之愤。

扬州盐商之地,有文士大声抨击:“这恩科不过是新皇借题清洗朝中旧臣的杀器,表面选才,实则破制,徒增党羽耳!”

应天书院里,甚至有一位副山长,因当众张贴《驳恩科议十条》,被官府拿下,掀起不小风波。

而偏远如云贵、岭南、河西等地,消息虽晚,却也激起万丈浪涛。

“这恩科若真开了,那我们这些出身寒乡的子弟,还不纷纷北上应试?”

“可这恩科若选自荐,谁去荐?要是无门无路,反比原来的制科还难进!”

一时间,各地书院之中,讽议者有之、鼓吹者亦有之,世道之争,文脉之裂,竟如冰河暗涌,不可遏止。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己有人因此事动手成祸。

京南琉璃厂前,一位举人公然与一位支持恩科的商人子弟争论不休,讥讽对方“投机取巧”,对方怒不可遏,举杯相掷,转瞬之间竟打翻案几,破了头,惊动捕快。

京兆府不得不出面约束“言论风波”,派出三班巡街夜查,命人摘除随意张贴的“恩科倡议文”“反榜词”。

---

皇宫。

林如海披风入殿,未及禀请,只听得内殿传来急促脚步与一声怒喝。

“林如海——你倒好本事!”

李封披着半件便服,从内殿疾步而出,手中拿着一叠奏章,脸色阴沉如墨,神情极怒。

“这就是你给朕出的好主意?说什么‘恩科可聚士心,成天威’,如今倒好!士子揭帖如林、百姓怨言西起、各地学宫皆起诋议,连翰林院都有人递辞印请退!”

“你可知朕这几日接了多少弹章?!有人首指‘皇恩夺考纲’,甚至称朕为‘乱制之君’!”

“林如海——你要害死朕吗?!”

李封声如震雷,甩手将奏章尽数摔落,纸页如雪扑散,摊了一地。

林如海身形微顿,却不语,俯身拾起一页,轻轻抚平,目光低垂,似在看奏文,实则藏思深重。

他心头早己如万马奔腾——他本以为,李封虽年轻,至少有心力有魄力;却没料到不过风波数起,便现惶色、反咬于人。

他很想冷笑一句:“当初逼我出策的,是你;今日兴师问罪的,还是你。”

但他没有。

他只是缓缓起身,拱手,神色沉静如秋水:

“陛下,臣并不曾逼迫陛下。”

“陛下于此间问臣‘何以破局’,臣答‘以恩科新才、储备亲信’。陛下当时喜形于色,连道‘善’。此话,尚在耳边。”

“如今风起,是因未备而先动,是圣上于朝堂试水、御前草命,未及定章立法、安抚士林、择人宣讲,便仓促而启。”

“非策误也,是机未稳也。”

李封一怔,额角青筋跳动,沉沉坐回龙榻。

“你倒还敢说理……”

林如海却上前一步,语声忽转坚决,竟带一股无法抗拒的镇定之力:

“臣之策,不止于此。”

“设恩科只是开口,其本意,是为陛下植根士林,铸造自身权威,削西臣之掣、立亲信之基。陛下若于风波之中自断臂膀,只会让天下人看笑话——‘新皇自毁旧策’,再无威望可言!”

“到那时,不必西臣合谋,天下便无人再信圣命。”

李封咬牙,目光微颤。

林如海见他神情迟疑,再次沉声道:

“恩科之议,如箭在弦,不可中止。”

“臣恳请陛下下诏为‘章程未定、故延数日以广纳群议’。”

“即日下旨设‘诏议之院’,择翰林、太常、礼部之士,搜采士子之言,以为章本修正之所。”

“再命都察台与内阁各派一员入院总议,如此一来,世人必称陛下‘纳谏不恃、择才有章’,既显胸襟,又挽风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