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第16章 礼部的小灶

加入书架
书名: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作者:
禾下客
本章字数:
4110
更新时间:
2025-06-01

如往常一般到了弘文馆,弘文馆内,谢道临刚坐定不久,砚台里的墨还未研开,便见一名身着浅青色官服的礼部吏员匆匆走入,在众目睽睽之下朝他行了一礼。

"谢校书,礼部有文书需即刻核对,烦请移步。"

弘文馆归属礼部管辖,有时借几个人整理文书也是常事。卢玦则似笑非笑地望过来,目光在谢道临与吏员之间转了个来回。

谢道临心知肚明。这哪是什么核对文书?分明是父亲假公济私,要给他开小灶。

"有劳引路。"他从容起身,袖中手指却悄悄掐紧了掌心。

穿过三重宫门,那吏员忽然拐进一处僻静庑廊。早有两名礼部主事候在那里,见谢道临来了,立刻上前见礼。

"谢公子。"年长的那位压低声音,"奉谢尚书命,特来为公子演礼。"

这里称的是嫡子身份,而不是称职。父亲身为礼部尚书,自然不能亲自出面指点儿子,否则便有以权谋私之嫌。但让下属来"偶遇"指导,却是谁都挑不出错处的安排。

"有劳二位。"他郑重还礼。

庑廊尽头是间闲置的值房。

"公子此次奏对在延英殿外廊,依制行再拜稽首礼即可。"主事边说边示范,"拜时需肃立拱手,俯身至手背触席,首不至手——此谓'空首'。"

谢道临跟着做了一遍。这比他束发礼时连续跪了两个时辰的仪程简单太多,甚至不必真跪——只需躬身两次,象征性地完成礼节即可。

"士大夫见君,本当如此。"年长主事看出他的疑惑,低声道,"本朝旧制,三品以上赐座奏事,五品以上立奏,谢公子虽居九品,在殿外,亦不需跪对。"

所谓"君臣共治",此刻他才真切体会到。古代绝大多数王朝,都十分尊重士大夫。即便是面对天子,世家子弟依然保有着最后的体面。

所以稽首礼自然不是重点。难的在雅言。比如面圣不能讲"臣以为"这类偏向市井的说法,要说"臣愚见"。一字之差,便可能御前失仪,谢家自然不可能犯这种问题。

"公子需注意三点:一是避今上名讳;二是御前万不可用'尔汝'之类俗语;最重要的是……"

年轻主事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这些是近来陛下在经筵上常用的词句,公子奏对时务必贴合圣意。"

谢道临接过细看,纸上竟是分门别类整理的经学术语——从"王道荡荡"到"革故鼎新",甚至还有批注写着"陛下喜用《春秋》义例"。

这哪里是简单的演礼?分明是把天子的思维习惯都剖析给他看。

演礼持续了一个时辰有余。当谢道临终于能将雅言说得自然流畅时,年长主事忽然屏退同僚,从怀中取出一封未署名的信笺。

"谢尚书让下官转交公子。"

信笺上只有八个字:

守经达权 不激不随

谢道临盯着这八字看了许久,明白父亲的用心。既要他守住世家立场,又不可过于顽固;既要顺应皇意,又不能丧失原则。

"请转告家父。"他向年长主事,郑重行礼:"谢道临明白。"

离开值房时,腹中一声闷响在空荡的庑廊里格外清晰,谢道临下意识按住胃部。寅时用过的几块茯苓糕早消磨殆尽,演礼时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饥饿感便如潮水般涌来。

他抬头望了望日影,离弘文馆午膳还有小半个时辰。回府用膳倒是来的及,只是太过招摇,只能空着肚子先回弘文馆。

正踌躇间,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方才那位年轻主事追上来,袖中摸出个油纸包:"谢公子,厨下刚蒸的玉尖面。"

纸包里躺着三枚小巧的点心,面皮剔透如脂,隐约透出内里蟹黄的色泽。谢道临刚要道谢,主事己摆手退开:"下官当年在国子监就学时,曾蒙谢尚书指点经义。"

一句话道尽渊源。谢道临会意,郑重一揖。世家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有时就藏在这一枚点心的馈赠里。

谢道临刚踏入弘文馆门槛,就看见卢玦独自坐在靠窗的食案前。这位未来的大舅哥身着浅青官服,正用银匙慢条斯理地搅动一碗莼羹。

"谢兄。"卢玦抬眼招呼,目光在他手中的油纸包上打了个转,"礼部的玉尖面?好口福。"

谢道临顺势坐到他对面,将剩余两枚点心推到案中:"卢兄尝尝?"

"却之不恭。"卢玦夹起一枚,忽然压低声音,"听闻明日奏对,谢兄可准备妥当?"

蟹黄的鲜香在舌尖化开,谢道临咀嚼的动作微微一顿。这问题来得首白,反倒不好搪塞。

"圣意难测,不过做些粗浅准备。"他故意说得含糊,却见卢玦从袖中取出个锦囊推过来。

"前日从范阳送来些崖蜜(岩蜂蜜),最是润喉。"锦囊里躺着几颗琥珀色的蜜饯,隐隐透着药香,"奏对前含上一颗,可防喉涩。"

谢道临捏起一颗对着光看,蜜饯里竟嵌着细小的川贝母。这哪是寻常零嘴?分明是精心调配的润喉药膳。卢氏表面送的是蜜饯,实则传递的是同气连枝的信号。

"谢过卢兄。"他郑重收好锦囊,转而问道,"近日校《毛诗》,卢兄可有什么心得?"

话题转得生硬,卢玦却会意一笑:"正要说这个。《小雅·鹿鸣》篇'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郑笺云'笙磬同音'——倒是与谢兄前日'本为一理'之说暗合。"

两人相视一笑。世家子弟的默契,尽在这不着痕迹的典故互换中。

膳后回廊下,谢道临摸出颗蜜饯含在口中。甘甜里带着微苦的药香,竟与父亲那"不激不随"的八字训诫莫名相契。

远处传来编钟声响,弘文馆的午后校书又要开始了。他整了整衣冠,忽然对明日的御前奏对,生出几分真切的期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