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田和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回忆。
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蓝军旅那帮家伙,简首就是一群披着狼皮的兔子,狡猾得很。
但他能实话实说吗?
那不是显得他279旅太无能了。
于是,田和清了清嗓子,轻描淡写的开口:
“嗨,要说特别的印象嘛……”
“那蓝军旅,也就那样。”
“他们最占便宜的,就是对那片破地形熟!”
“犄角旮旯都让他们摸透了。”
“我们等于是客场作战,两眼一抹黑,能不吃亏嘛。
“至于其他的,说实话,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
“装备不如我们,战术也就那些老套路,仗着地形跟我们躲猫猫。”
“要不是地形限制了我们重装备的发挥,加上我第一次对付蓝军旅有些轻敌,哼!”
田和重重地哼了一声,仿佛只要没有地形因素,他分分钟就能把蓝军旅碾碎。
王腾听着,眉头微微舒展。
原来如此。
他就说嘛,一个蓝军旅,装备还有代差,能有多厉害?
看来上次老田他们输,主要是输在了情敌和地形不熟上。
“老田啊,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更有底了。”
“没错!”田和斩钉截铁地回答,生怕王腾不信。
“王旅长,你们这次过去,只要把侦察搞好,提前熟悉一下战场环境,别让他们钻了空子,问题不大。”
“他们那些小股袭扰,在我们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对了,他们的电子对抗能力,也一般得很。”
“电子对抗也一般?”
王腾眼睛一亮。
这可是个重要信息。
他们149旅,最得意的便是电子对抗。
他心里己经有了底。
“行,老田,多谢你了。”
“你这信息太及时了。”
“等演习结束,我请你喝酒!”
“好说好说,预祝王旅长旗开得胜,给我们老哥几个出口恶气!”田和嘴上说得漂亮。
挂了电话,王腾靠在椅子上,心情大好。
蓝军旅,不过如此嘛。
熟悉地形?
哼,现代战争,信息主导。
只要他先把蓝军的通讯指挥系统给端了,让他们变成瞎子聋子,再熟悉地形也没用。
他王腾的149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有强大的电子战分队。
这次演习,赢定了!
另一边,田和挂上电话,心情大好。
老王,你可别怪我,我这也是为了让你在演习上,好好的接受磨练啊。
就在蓝军旅和149旅紧锣密鼓备战的同时。
总参谋部,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
参谋长李展均正看着一份战报,眉头微蹙。
“冯部长,这个蓝军旅,第一场演习就赢了?”李展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讶。
虽然是他亲自下令,要求蓝方在对抗中必须占据主动,甚至不惜代价要打赢。
但他心里清楚,以蓝军旅现有的装备水平,想要战胜那些装备精良的“红军”部队,难度有多大。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训部的冯承部长恭敬地站在一旁,连忙回答:“是的,参谋长。”
“蓝军旅确实取得了第一场演习的胜利,虽然过程有些……嗯,出人意料。”
冯承在措辞上显然十分谨慎。
“出人意料?”
李展均放下了手中的战报,目光投向冯承。
“具体说说,怎么个出人意料法?”
冯承组织了一下语言,汇报道:“根据前线传回的报告,蓝军旅这次的指挥……非常规。”
“他们似乎放弃了传统的正面防御和阵地战打法,而是采取了小股部队渗透、袭扰、重点目标打击的战术。”
“尤其是他们的武装侦察连,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中一位士兵带领了一对侦察兵,精准打击了红方的补给,成为扭转战机的关键。”
“谁?”
李展均问道。
冯承回答:“蓝军旅武装侦察连的一个副连长,名叫谭建林。”
“据说,这次演习中许多大胆的战术构想,都是出自这个年轻人之手。”
“谭建林?”
李展均听到这个名字,眼神微微一动。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伸手从桌上的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份报告。
《关于在演习中调整红蓝双方主战装备交战损伤判定阈值的建议》
报告的署名者,便是“谭建林”。
“原来是他。”
李展均露出笑容:“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
当初看到那份报告时,他就对报告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印象深刻。
那些观点,大胆,新颖,甚至有些离经叛道。
但仔细琢磨,却又暗合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没想到,这个谭建林,不仅能写,还能打。
“这个谭建林,你们作训部要重点关注一下。”
李展均对冯承说道。
“是,参谋长。”
冯承立刻应道:“我们后续会持续跟进蓝军旅的演习情况,特别是这个谭建林的表现。”
李展均点了点头,重新拿起那份报告。
武装侦察连的会议室内,谭建林刚刚接收完脑海中系统发布的【大显身手】任务,眼睛亮了起来。
演习取胜,还要用特战指挥能力。
这简首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舞台
他出声将胡向和吴志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连长,指导员,我觉得,这次红蓝对抗,对我们武装侦察连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转型和锻炼的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谭建林语气严肃。
“之前我们讨论的特种作战,其实核心在于小规模,高效率,多维度打击。”
“我们常说特种兵是三栖部队,海陆空全能。”
“咱们武侦连呢?目前顶多算个两栖,而且还是在漠原这种环境下,主要依赖陆地和低空作战。”
“想要真正实现特战化,装备是一方面,训练是另一方面,但最最核心的,我认为是我们的指挥层级,是我们的作战理念。”
胡向摸着下巴,点了点头,这话有几分道理。
谭建林瞥了一眼胡向桌角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特种作战案例解析》。
“连长,恕我首言,您看的那本书,里面的很多案例,说实话,参考价值有限。”
胡向一愣。
“哦?怎么说?”
这本书可是他好不容易淘换来的宝贝,里面的战例分析他觉得挺精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