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鞅前往黑水郡赴任,以及科举改革获得皇帝同意小范围试行,林羽在改革的道路上似乎迈出了坚实的两步。然而,他心中清楚,这仅仅是开始,后续的困难和挑战只会更多。
商鞅离开京城前,与林羽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林大人,黑水郡情况复杂,此次前去,我定会竭尽全力,但也需大人在朝中多多支持。” 商鞅面色凝重,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林羽拍了拍商鞅的肩膀,说道:“商兄放心,你在黑水郡若有任何需要,我定会全力相助。黑水郡多年来为非作歹,勾结外敌,此次你去,务必连根拔除这些毒瘤,让黑水郡恢复太平。”
商鞅点头道:“我己制定了初步计划,先从整顿吏治入手,清除黑水郡内部与境外势力勾结的官员,再安抚百姓,恢复当地经济。只是这过程中,恐怕会遭遇诸多阻力。”
林羽思索片刻后说:“若遇到棘手之事,可随时联系姚广孝的情报网,他们或许能提供帮助。另外,我会让戚家军水师在附近海域巡逻,以防黑水郡残余势力与境外势力勾结逃脱。”
商鞅感激地看着林羽:“有大人如此安排,我便放心许多。我此去黑水郡,定会不负大人所托。”
目送商鞅远去,林羽转身投入到科举改革小范围试行的筹备工作中。此次试行,他选择了京城周边的几个郡县,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信息流通快,若改革能在此处取得成效,便能更快地推广到全国。
然而,科举改革的消息一传出,还是引起了一些波澜。许多传统的私塾先生对此表示担忧,他们担心改革后的科举不再重视诗词歌赋,会让他们失去生计。
“林大人,我们这些私塾先生,一辈子都在教授诗词文章,如今科举改革,我们该何去何从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私塾先生在林羽府邸前哭诉道。
林羽赶忙将老先生请进府中,耐心地解释道:“老先生莫急。科举改革并非摒弃诗词歌赋,而是在选拔人才时,更注重全面发展,增加一些经世致用的科目。您在诗词方面造诣深厚,依旧可以继续教导学生,只不过在教学中,也可适当引导学生涉猎其他学问。”
老先生听后,眉头依然紧锁:“林大人,话虽如此,但这改革之后,学生们还会愿意学习诗词吗?”
林羽微笑着说:“诗词乃文化瑰宝,无论何时都不会被忽视。而且,改革后的科举,会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对于诗词创作,说不定也会有新的启发。您若愿意,还可将您的诗词教学经验分享给其他先生,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林羽的耐心解释下,老先生的态度逐渐缓和:“林大人所言极是,看来是老夫过于担忧了。只是这改革之事,关乎众多学子前途,还望大人慎重啊。”
林羽诚恳地说道:“老先生放心,我定会慎重对待,力求改革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国家所用。”
送走私塾先生后,林羽深知,科举改革不仅要面对朝堂上守旧派的压力,还要安抚民间这些教育从业者的担忧。他必须更加谨慎地推进改革,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平稳过渡。
与此同时,商鞅己经抵达黑水郡。刚一进城,他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混乱。街道上冷冷清清,百姓们神色慌张,看到商鞅一行人的到来,都远远地躲开。
“看来黑水郡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商鞅身边的随从皱着眉头说道。
商鞅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知道,要想治理好黑水郡,首先要取得百姓的信任。
商鞅径首来到黑水郡县衙,县衙内一片狼藉,官员们见到商鞅到来,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你们就是黑水郡的官员?这县衙为何如此混乱?” 商鞅面色严肃地问道。
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冷哼一声:“你就是新来的郡守?哼,黑水郡可不是那么好治理的,你还是趁早离开吧。”
商鞅眼神一凛:“我既然来了,就没打算走。从现在起,你们都给我各司其职,若有违抗,严惩不贷!”
然而,这些官员根本不把商鞅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商鞅知道,不拿出点手段,这些人是不会听话的。
他立刻召集黑水郡所有官员,当众宣读了朝廷的圣旨,强调了整治黑水郡的决心。然后,他开始调查这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勾结外敌的罪行。
“你们以为在黑水郡就可以为所欲为?朝廷己经掌握了你们的罪证,若不想死,就老实交代!” 商鞅拍着桌子,大声呵斥道。
在商鞅的威严下,一些官员开始害怕了,陆续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商鞅毫不留情地将这些官员撤职查办,一时间,黑水郡县衙人心惶惶。
但商鞅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治理好黑水郡,还需要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恢复当地的经济。
他走出县衙,深入到百姓之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乡亲们,我是新来的郡守商鞅,我知道你们受苦了。从现在起,我会想办法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商鞅真诚地对百姓们说道。
百姓们看着商鞅,眼中充满了怀疑和期待。“大人,您真的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黑水郡己经乱了这么多年了……” 一位老者无奈地说道。
商鞅坚定地说:“老人家,相信我。我会从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做起,让黑水郡重新繁荣起来。”
就在商鞅在黑水郡努力治理时,京城这边,科举改革小范围试行的准备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一些地方官员对改革方案阳奉阴违,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却在暗中拖延。
“林大人,这些地方官员如此不作为,我们该怎么办?” 司马光忧心忡忡地对林羽说道。
林羽眼神坚定:“绝不能让他们阻碍改革的步伐。司马先生,你与我一同去这些郡县,亲自督促改革的准备工作,若有违抗者,一律严惩。”
林羽和司马光立刻启程,前往那些进展缓慢的郡县。他们每到一处,都召开会议,向地方官员强调科举改革的重要性,并检查准备工作的进度。
“科举改革是国家大事,关乎国家未来的兴衰。你们若再消极怠工,休怪我不客气!” 林羽在会议上严肃地说道。
地方官员们见林羽态度坚决,不敢再敷衍了事,纷纷加快了改革的准备工作。
然而,就在林羽和司马光在郡县忙碌时,京城却传来了一些不利于科举改革的谣言。有人说科举改革是林羽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选出的人才只会效忠于他。这些谣言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
“这该如何是好?这些谣言若不及时制止,恐怕会影响科举改革的试行。” 司马光焦急地对林羽说道。
林羽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司马先生,我们立刻返回京城。先让姚广孝的情报网查出谣言的源头,然后发布告示,向百姓解释清楚科举改革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