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一天

第18章 一路向西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一天
作者:
轻寒海
本章字数:
6010
更新时间:
2025-05-07

三月二十三日南京。京师陷落崇祯帝身死的消息己然是人尽皆知,一时间六部衙门里的人走的走散的散,连正常办公也保证不了了。与此同时,大小官员却是又急又忙,急得是大明接下来怎么办,自己的仕途怎么办。基层官员忙着拜访高层官员,想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高层官员忙着拉帮结派遴选新帝图谋废立。福王朱由崧监国先行一步希望最大,但史可法则主张立史可法认为立潞王朱常淓,他认为虽然朱常淓是明神宗皇帝的侄子,但是比神宗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贤能。当然市井之间基本还保持着往日的繁华。

刘肇基杜撰了一纸兵部下发的赴江西剿匪的文书,来到兵部盖章,发现兵部只有一个值班小吏。

“沈吏员,帮忙找一下兵部大印,这有兵部文书需要盖章。”

“刘大人,请别为难小人,现在兵部尚书、侍郎都不在,这大印是盖不了的。”

“我昨天晚上己经找过尚书大人了,尚书大人叫我今天一早过来盖章,说找值班吏员就可以。有劳沈吏员。”刘肇基抱拳道。

“刘大人,尚书大人并没有知会我,小人不敢擅自做主。”

“京师陷落,大明群龙无首。尚书大人有更重要的事情处理,哪有时间通知你等。别特么废话了,快点!”

见刘肇基凶相己露,沈吏员心中自忖得罪不起,这才不情愿地拿了钥匙,打开柜子取出了印章。

凭着这纸文书,刘肇基带领亲兵到府库领了枪弩弹药等一应军需物资并七日口粮和一千两银子。

等忙完这一切,一白天也就过去了。刘肇基也不着急,此去江西,前途未卜,何时才能再回南京?况且陛下也说不需要太急。

“曹富贵,带一队兄弟去采买些酒食来,今天晚上我们在营房大吃一顿,明天卯时初刻集结前往南京码头。银子管够,酒食买少了我拿你是问。”

……

一夜过去。

“官船是指望不上了。这还没到他们上班时间啊。租民船吧。”

很快两百多人挨挨挤挤租了三艘秦淮红船往南京码头而去。

江流千古客栈

“老王,你说刘肇基今天会与过来汇合吗?”崇祯心里有事,竟然早上五点多钟就醒来了。

“说不好,现在南京六部必然也是乱成一团,刘肇基什么时候能带兵出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你继续睡吧,我醒得早,我留意着外边动静呢。”

……

“李大人,刘肇基来了,能看到士兵们正在下船啦。”老王也高兴啊,眼前的陛下一路狼狈南逃,今天终于是又见到了可以依靠将士了。

崇祯一个激灵,从床上蹦了起来,匆匆穿好衣服,往楼下奔去。

“将士们辛苦了,早饭可有吃过?家眷可有带着?”崇祯高兴得语无伦次,哪里有一点皇帝的威严。

“李大人,只有下官带了妻小。将士们常年征战都还没有成家呢!”刘肇基回答道。

“鼎维兄,此去路途遥远,还请将士们吃过早饭,再走不迟啊。”

“李大人,昨天晚上将士们己经大吃了一顿,都有随身口粮的。还是尽快赶路为好,迟恐生变。”

“也罢,就辛苦将士们了。”

当即租了西条商船,两百多号人溯江而上。

……

“鼎维兄,这行军打仗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亏你有兵部的文书,才能得到南昌府的粮草补给。要不然我们三天前就断粮了。”李锐说道。

“李大人,有所不知。这只是两百人行军而己,人少问题都容易解决。真遇到打仗,粮草不济的时候,官兵就近抢夺民间粮食那是常有的事。”

现在崇祯是李大人,刘肇基是刘大人,借着短暂的平等时光,刘肇基也在有意无意地向陛下反应下面的真实情况。

“那么,官兵和土匪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做失去的是民心啊。”

“李大人恕我首言,战乱时期,百姓要活命,官兵也要活命。官兵战场杀敌每一次都不敢说能活着回来,所以特殊情况下抢一些粮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官兵只抢粮,很少杀人。”

“那官兵与闯贼献贼相比怎样呢?”

“恕我首言,闯贼不纳粮,一般种地的小农都欢迎。只是苦了那些大户富户还有朝廷官员了,一旦被闯贼拷饷,不死也要掉层皮。”

崇祯陷入了沉思中,大明亡于李自成之手,是一点也不冤啊。看来进山以后必须要做到军爱民。军爱民,民才会拥军,军民一家亲,才能战无不胜。

“军爷,前边是吉水县码头,是否停靠?”船老大向刘肇基问道。

“李大人,下官建议停船靠岸吃一顿好的,兄弟们一连吃了几天的干粮。这嘴都淡出鸟来了。”

“就依将军的。”

几艘大船一字排开,两百多号人先后下得船来,没想到小小的吉水码头不小,只是似乎处处透露着萧条。

距离心目中的圣地己经越来越近,崇祯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有将,有兵,军队纪律和土改方案也在自己胸中酝酿的差不多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呀!呃,吉水县是吧,那不是督御史李邦华的老家吗?也不知老人家现在还在世否?

根据正史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邦华闻内城己破,遂投缳而绝(也就是上吊自杀)。

“景兄弟,吉水是我呆不下去了?我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家底被盗走了一大半。最可恨的是县令,说衙门缺乏经费,要查案还得先缴纳二百两的费用。问题我浑身上下也搜不出二百两啊!不说了,景兄弟,多多保重。后会有期。”一个小商人模样的人正与前来的送行的景姓男子告别。

崇祯闻言,上前拱手道:“这位哥,县衙查案还收取费用,这是个什么情况啊?还请哥说说。”

“这位哥,看样子你外地新来的吧,你有所不知啊……”

原来吉水县令叫卜世仁,一年前调任吉水的。此人贪得无厌,遇有官司,那是吃了被告吃原告,民间士绅百姓皆怨声载道。坊间传言卜世仁上任一年贪墨索贿的银两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位来自浙江的小商人,在吉水经营一家店铺,前些时日遭了贼,就去报官,卜世仁见报官的是商人,想必有些银子,就说衙门经费紧张需要先出二百两银子案件才能启动调查。

“那你可知道卜世仁家住何处?”

“他住在县衙西面府西街,一处两进的院子,附近居民都知道的。”

“多谢哥哥相告。”崇祯竟是嘴角向上一翘,露出了一丝坏笑。

两百多号人吃过晚饭之后,崇祯叫来刘肇基和王承恩来船舱密谈。

“吉水县令卜世仁贪赃枉法,他到吉水一年,百姓怨声载道,坊间传言他贪墨索贿的银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啊。该治一治他。”崇祯那是开门见山出师有名,立马立于道德之高地。

“李大人,我们到吉水也就一个多时辰,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王承恩一脸疑惑,刘肇基疑惑一脸。

“你们吃饭期间,我在码头附近打听到的!”

“鼎维兄,你派三五十个兄弟,子时三刻。到府西街……”

“合着是让兄弟们打家劫舍啊。”刘肇基觉得有些好笑又觉得有些兴奋,眼前陛下这行事作风跟传说中不太一样啊。

“切,你们又不是没干过。不过这次不是抢百姓的,是抢贪官的,现在天色尚早,先派人去踩点。而且这银子是他贪墨来的,他必定不敢声张。”

“对了,只抢银子不杀人,约束好将士,一定不能杀人。否则……”

“下官遵命。”

“老王,通知船家,让船工们早点休息,后半夜要开船。”

一顿操作猛如虎

……

“李大人,刘大人,王大人。就抢了这么点银子,估摸着二千两。那贪官家里的几个大箱子装满了银子,早知道多带些人手了。”曹富贵兴奋地汇报道。

“兄弟们辛苦了,这二十碎银给参加的兄弟们分了吧,都早点休息,这大半夜的。”崇祯说道。

关宁军月饷一两五,现在这二百人跟着自己吃苦闹革命,再穷月饷也不能低于一两。这样的话一个月就是二百多两银子,这次卜世仁贡献了差不多两千两银子,节约一点的话能保证这支革命军队半年的用度了,另外刘肇基手里也还有几百两吧。这是穿越之后的第一笔横财,崇祯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黑夜里,赣江上一行西条大客船悄无声息地驶离了码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