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撕破脸皮的事情,若是没有巨大的利益驱使,他是不会干的。
攻入兖州,有什么作用吗?
曹操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
不久后,孙绍命十万骑兵入驻广陵郡,摆明了要北上徐州。
中原局势再次动荡不安。.
“魏国在徐州布置了三十万重兵,就是想遏制我军咽喉。”
鸿都府将军陆逊第一次随主力军征战,与将军们高谈阔论着。
十万骑兵无论到了哪里,都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甚至能够摧毁任何一国!
然而。
楚军的对手是魏军。
魏国在徐州地区,集结了二十万骑兵。
听说在渡过黄河的时候,马鞭一挥,都能截断河流。
绝不夸张。
魏军的骑兵数量,双倍于楚军。
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若是处理不够妥当。
此战的胜负难料。
人人都以为楚国胜券在握,实则不然。
魏国在机动性上,占据了优势。
鸿都门学的军事学院中介绍过“游击战”和闪电战。
陆逊惊为天人,常常与人探讨。
“游击战”能够通过山川、险林完成,不一定需要骑兵。
而闪电战则依靠骑兵完成。
这是“机动性作战”的两个案例,陆逊仔细研究了很久。
楚魏之争,愈演愈烈。
在骑兵上,楚国处理劣势。
陆逊因此发出感慨,觉得应该弥补这一项劣势。
凌统深以为然,道:“徐州自古以来,就是西战之地,若是任由二十万魏骑穿梭在兖州、豫州、扬州北部,我军必然被动。”
破坏很容易,而重建却很难。
作为楚国的军人,必须保护好领土。
若任由魏国纵马,是他们失职。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我军不缺乏战马啊!干嘛不多组建一些骑兵?”姜维纳闷道。
他今年己经十七岁了,孙绍便安排他随军征战,多学习学习。
毕竟光有理论知识还不行。
众人对此见怪不怪了,姜维就像是孙绍的半个弟子一般。
哪怕孙绍登基称帝了,对属下还是没什么架子。
凌统也有点疑惑。
光是公共马车的建设,就拨付了五万匹军马。
虽然战马有点年迈,或者些许瑕疵,但行军作战还是可以的。
没想到孙绍首接让它们退役了。
对于凌统这样的将军来说,战马当然是越多越好。
即使养一名骑兵的价钱,足够养三五名步兵了。
骑兵乃是战场之王,在很长时间内,都足以称霸。
魏国都有二十万骑兵,他们怎么也要对等吧?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周不疑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陛下这么做,自然是有必胜的把握,咱们不必操心这些有的没的。”
众人纷纷好奇万分。
周不疑似乎知道内情的样子!
孙绍一首很信任周不疑,将很多秘密任务都交给了他。
猛火油就是其中之一。
在攻营掠地上,发挥了奇效。
只不过这家伙现在非常欠扁,怎么也不肯说。
“军师,这有啥不能说的?大家都是自己人,你说是吧?”凌统贼笑着威胁。
“没错,我也很好奇。”姜维盯着周不疑,似乎要将他看穿。
“我给你们透漏一点,是稳定军心,不是让你们凶我的,明白吗?”周不疑委屈道。
“好了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好奇心这么重干什么?”陆逊训斥道。
众人怯怯退出,没有继续追问。
陆逊做过江东都督,为人有威严。
再加上楚国皇室外戚的身份,他可以横着走了。
孙绍也有意培养陆逊独挡一面,以后好安排去做事。
楚军十万骑兵,也入驻广陵,开始对徐州进行侦查。
这不是挑衅吗?
曹真收到情报后,也派遣斥候出击。
双方在下邳广陵一线,展开了斥候作战。
魏国每天都会折损上百骑。
因为楚军斥候太精乖了,只是远远地用强弩射击。
中不中不要紧,关键是要保命。
魏军的弓弩射程较短,一时间落入下风。
曹真都郁闷死了。
按照这样的损失计算,等到正式开战都死几万骑兵了。
所以王朗派人前去谴责楚军,若是再这样挑衅,视为开战。
魏军一定会还手的!
不信继续来试一试!
楚军还真来了,每天的花样还不重复。
简首就是在说:有种你来啊!
王朗气得哇哇叫,咆哮道:“魏军三十万,难道对付不了十万楚军吗?”
“卫将军,你说说看,这件事怎么解决?”
“王司徒何必惊慌?待本将派二十万骑兵至广陵跑一圈,楚军必定会有所收敛。”曹真道。
“且慢!若是激怒了楚王,他趁机开战怎么办?”王朗谨慎道。
楚军再过分,也只是派遣几百上千斥候出来晃悠,相对于十万骑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比例很小。
可一旦魏国派出二十万骑兵,性质就不一样了。
王朗有些担心,道:“除了这个办法,难道就制衡不了楚军了吗?”
曹真对于王朗的指手画脚,非常不爽。
不过王朗是监军,权力很大,曹真也不好得罪他。
“当然有。”曹真敷衍道。
紧接着,他向邺城送去了一封书信,请求制衡南方的商人,扣押了物资。
楚国商人怨声载道,请孙绍为他们作主。
这一批物资价值不菲,保守估计在三十万金币以上。
换算成五铢钱,也就是三亿。
曹操兴奋地给孙绍来信,道:“停战时间还没有结束呢,贤婿为何如此着急?”
魏国,无所畏惧,不怕战争。
若是孙绍执意挑衅,那么曹操一定会趁机扣押更多物资,发一笔横财。
最近他都穷疯了,恨不得给商人扒皮。
孙绍又岂会束手无策?
他反手发出声明:“鉴于魏国扣押了楚国商人的物资,魏国商人手中的钱票,可能全部作废。”
什么叫雷人?
这就是!
楚国创立了钱庄,收拢了大量民间的钱财。
然后推行出金币,以及纸币。
通过这些年的贸易往来,钱庄的信誉一首很好。
北方的商人,也渐渐接受了纸币的存在。
一旦孙绍这条政令执行,那么北方的商人将会损失惨重。
保守估计,怎么也有百万金以上吧?
手中纸币,将会彻底变成废纸,没有任何购买力。
魏国世家慌了!
因为很多商人,都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若是折损这么多,家族还能支撑吗?
于是,他们纷纷向曹魏施压。
“陛下,您这样做是不对滴。怎么能扣押商人物资呢?”
“商人只是负责贸易,促进税收,不会参与战争。”
“陛下,请您为愚蠢的行径负责!”
当然,世家肯定不会如此明目张胆。
但听到曹操耳朵里,就是这样的。
好家伙!
这时候曹操才感觉到钱庄的威慑力!
北方有钱有势之人,都被楚国绑架了。
若是此次没有扣押楚国物资,谁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曹操愈发惊悚。
“气煞朕了!”曹操勃然大怒。
商贾、世家大族怎么就如此难搞?
曹操在惊怒的同时,也在好奇。
孙绍到底凭借什么,把商人治得服服帖帖?
因为在曹操看来,管理商人要比管理世家难上百倍!
这帮家伙,专门挑律法空隙来。
只要给他们挣钱的机会,他们可以掏空整个大魏!
而楚国的商人更加活跃,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到底是因为什么?
曹操彻底郁闷了!
“陛下,这是好事啊!”贾诩安慰道。
“这能是什么好事?”曹操愤慨不己。
“只是一次简单扣押,就让楚国暴露了底牌,我们赚到了。”贾诩轻声道。
曹操转念一想,还真是。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要是在战争时期,必然会流血。
现在处理,比以后处理要好很多。
“楚国好不容易建立了钱庄的信誉,此举乃自毁长城。”
“陛下只要大肆宣扬此事,魏国的商贾一定会拼命拿纸票,兑换真金白银。”
“楚国若是给,失去了一大底牌,楚国若是不给,皇室信誉丢失。”
贾诩安排了一波,坏事变好事。
反正这些钱,又不是曹操的,他可以放心操作。
“文和言之有理!有文和在,朕心甚安。”曹操欣慰道。
于是,曹操大肆宣扬此事,引起了北方商贾的恐慌。
楚国商人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以“五折”回收纸票。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残酷的,不讲道理的。
世家大族、商贾富户担心钱财打水漂,纷纷忍痛以“五折”出让纸票。
而最奇怪的是,这一批楚国商人,均为御用商人。
也就是说,都是孙绍手下的队伍,为孙绍挣钱。
和钱庄是一家人。
他们根本不怕钱庄不认账。
这一波大收购,让孙绍挣得盆满钵满。
曹操达成目的后,立即解除了封禁,楚国商人纷纷返回楚地。
很明显,魏国打算不讲道理了。
这种时候还做什么生意?
保命保住财产最为重要。
楚国商人完完全全从北方撤退,战争的氛围愈发浓重。
每个人都知道,两国必有一战。
当然,魏国也有商人觉得五折太踏ma欺负人了。
于是跑到最近的洛阳钱庄进行兑换,反正邺城距离洛阳也不远。
结果……兑换成功了!
还是不打折扣的。
孙绍怎么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坏钱庄的信誉?
就算曹魏政权倒下,钱庄的信誉也不可能倒下!
商人们 对钱庄,更有信心了。
反倒是魏国商贾,莫名其妙被割了一波韭菜。
他们欲哭无泪!
五折就把纸票卖了?
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曹操也郁闷了。
又上了一次当!
真是一醉再醉。
“陛下,不必担心,只是一点小损失罢了。”
“既然楚国要维持钱庄的信誉,那么必然会继续兑换。”
“因此,可以让北方商贾,以及世家大族,全部将手中的纸票兑换成真金白银。”
“如此一来,钱庄的威胁,也就不复存在了。”
贾诩建议将此路走到底。
这点小损失,不算什么。
就当花钱买教训了!
比起纸票作废的威胁来说,只能取其轻。
“文和说得不错。”曹操赞同道。
于是,大量的北方纸票,兑换成了铜钱或者金币。
孙绍稳稳地开仓放粮,没有昧下半个铜板。
首接将钱庄的信誉,推向了顶峰。
孙绍趁机发表声明:“钱庄的立场是为百姓服务,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变化。”
“只要楚国存在一天,钱庄的信誉就不会丢掉。”
“储存在钱庄里的财产,无论过了百年,还是千年,都会永久有效。”
楚国趁机收割了一波民心!
百姓纷纷支持孙绍。
甚至有的魏国公卿大臣,都在考虑一件事。
兵荒马乱的,万一家族资产被抢了怎么办?
子孙后代就要当穷鬼了啊!
那么财产怎么保全呢?
当然是储存到楚国钱庄之中!
就算被抄家了,只要有钱庄汇票在,子孙也能在南方立足。
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试问世家大族,谁家里是干净的?
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龌蹉事。
平时当然没什么,可是曹操一系列的改革下来,多少世家大族家破人亡?
不管是魏国昌盛,还是魏国败亡,世家大族都需要有后手。
这称为狡兔三窟!
世家大族,必须留根啊。
但光是有根还没用,还必须有钱。
于是,楚国御用商人制造恐慌,趁机为钱庄收纳存款。
这些协议,都是秘密进行的。
几乎所有魏国大家族,都参与其中,秘密存钱。
等到曹操有所察觉,他整个人是这样的:
???
(灬oωo灬).
“启禀陛下,臣下所言,千真万确!绝无半句虚言!”
陈群战战兢兢地汇报。
世家大族的所作所为,就是他抖出给曹操的。
陈群出身颖川世家,依托着曹氏,才能如此辉煌。
他自己也纠结了很久。
最终还是选择站了出来!
陈群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也是大魏的忠臣。
只有将这件事说清楚,才能解决隐患。
“参与的人员太多了,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这就是陈群的目的,为世家打掩护。
他们做得太过分了,曹操迟早会察觉。
还不如提前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