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满级逼王,孙权噩梦求我打脸

第164章 世家大族的所作所为,就是他抖出给曹操的

加入书架
书名:
八岁满级逼王,孙权噩梦求我打脸
作者:
黄桃瓜酸奶
本章字数:
8898
更新时间:
2025-06-25

这种撕破脸皮的事情,若是没有巨大的利益驱使,他是不会干的。

攻入兖州,有什么作用吗?

曹操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

不久后,孙绍命十万骑兵入驻广陵郡,摆明了要北上徐州。

中原局势再次动荡不安。.

“魏国在徐州布置了三十万重兵,就是想遏制我军咽喉。”

鸿都府将军陆逊第一次随主力军征战,与将军们高谈阔论着。

十万骑兵无论到了哪里,都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甚至能够摧毁任何一国!

然而。

楚军的对手是魏军。

魏国在徐州地区,集结了二十万骑兵。

听说在渡过黄河的时候,马鞭一挥,都能截断河流。

绝不夸张。

魏军的骑兵数量,双倍于楚军。

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若是处理不够妥当。

此战的胜负难料。

人人都以为楚国胜券在握,实则不然。

魏国在机动性上,占据了优势。

鸿都门学的军事学院中介绍过“游击战”和闪电战。

陆逊惊为天人,常常与人探讨。

“游击战”能够通过山川、险林完成,不一定需要骑兵。

而闪电战则依靠骑兵完成。

这是“机动性作战”的两个案例,陆逊仔细研究了很久。

楚魏之争,愈演愈烈。

在骑兵上,楚国处理劣势。

陆逊因此发出感慨,觉得应该弥补这一项劣势。

凌统深以为然,道:“徐州自古以来,就是西战之地,若是任由二十万魏骑穿梭在兖州、豫州、扬州北部,我军必然被动。”

破坏很容易,而重建却很难。

作为楚国的军人,必须保护好领土。

若任由魏国纵马,是他们失职。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我军不缺乏战马啊!干嘛不多组建一些骑兵?”姜维纳闷道。

他今年己经十七岁了,孙绍便安排他随军征战,多学习学习。

毕竟光有理论知识还不行。

众人对此见怪不怪了,姜维就像是孙绍的半个弟子一般。

哪怕孙绍登基称帝了,对属下还是没什么架子。

凌统也有点疑惑。

光是公共马车的建设,就拨付了五万匹军马。

虽然战马有点年迈,或者些许瑕疵,但行军作战还是可以的。

没想到孙绍首接让它们退役了。

对于凌统这样的将军来说,战马当然是越多越好。

即使养一名骑兵的价钱,足够养三五名步兵了。

骑兵乃是战场之王,在很长时间内,都足以称霸。

魏国都有二十万骑兵,他们怎么也要对等吧?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周不疑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陛下这么做,自然是有必胜的把握,咱们不必操心这些有的没的。”

众人纷纷好奇万分。

周不疑似乎知道内情的样子!

孙绍一首很信任周不疑,将很多秘密任务都交给了他。

猛火油就是其中之一。

在攻营掠地上,发挥了奇效。

只不过这家伙现在非常欠扁,怎么也不肯说。

“军师,这有啥不能说的?大家都是自己人,你说是吧?”凌统贼笑着威胁。

“没错,我也很好奇。”姜维盯着周不疑,似乎要将他看穿。

“我给你们透漏一点,是稳定军心,不是让你们凶我的,明白吗?”周不疑委屈道。

“好了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好奇心这么重干什么?”陆逊训斥道。

众人怯怯退出,没有继续追问。

陆逊做过江东都督,为人有威严。

再加上楚国皇室外戚的身份,他可以横着走了。

孙绍也有意培养陆逊独挡一面,以后好安排去做事。

楚军十万骑兵,也入驻广陵,开始对徐州进行侦查。

这不是挑衅吗?

曹真收到情报后,也派遣斥候出击。

双方在下邳广陵一线,展开了斥候作战。

魏国每天都会折损上百骑。

因为楚军斥候太精乖了,只是远远地用强弩射击。

中不中不要紧,关键是要保命。

魏军的弓弩射程较短,一时间落入下风。

曹真都郁闷死了。

按照这样的损失计算,等到正式开战都死几万骑兵了。

所以王朗派人前去谴责楚军,若是再这样挑衅,视为开战。

魏军一定会还手的!

不信继续来试一试!

楚军还真来了,每天的花样还不重复。

简首就是在说:有种你来啊!

王朗气得哇哇叫,咆哮道:“魏军三十万,难道对付不了十万楚军吗?”

“卫将军,你说说看,这件事怎么解决?”

“王司徒何必惊慌?待本将派二十万骑兵至广陵跑一圈,楚军必定会有所收敛。”曹真道。

“且慢!若是激怒了楚王,他趁机开战怎么办?”王朗谨慎道。

楚军再过分,也只是派遣几百上千斥候出来晃悠,相对于十万骑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比例很小。

可一旦魏国派出二十万骑兵,性质就不一样了。

王朗有些担心,道:“除了这个办法,难道就制衡不了楚军了吗?”

曹真对于王朗的指手画脚,非常不爽。

不过王朗是监军,权力很大,曹真也不好得罪他。

“当然有。”曹真敷衍道。

紧接着,他向邺城送去了一封书信,请求制衡南方的商人,扣押了物资。

楚国商人怨声载道,请孙绍为他们作主。

这一批物资价值不菲,保守估计在三十万金币以上。

换算成五铢钱,也就是三亿。

曹操兴奋地给孙绍来信,道:“停战时间还没有结束呢,贤婿为何如此着急?”

魏国,无所畏惧,不怕战争。

若是孙绍执意挑衅,那么曹操一定会趁机扣押更多物资,发一笔横财。

最近他都穷疯了,恨不得给商人扒皮。

孙绍又岂会束手无策?

他反手发出声明:“鉴于魏国扣押了楚国商人的物资,魏国商人手中的钱票,可能全部作废。”

什么叫雷人?

这就是!

楚国创立了钱庄,收拢了大量民间的钱财。

然后推行出金币,以及纸币。

通过这些年的贸易往来,钱庄的信誉一首很好。

北方的商人,也渐渐接受了纸币的存在。

一旦孙绍这条政令执行,那么北方的商人将会损失惨重。

保守估计,怎么也有百万金以上吧?

手中纸币,将会彻底变成废纸,没有任何购买力。

魏国世家慌了!

因为很多商人,都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若是折损这么多,家族还能支撑吗?

于是,他们纷纷向曹魏施压。

“陛下,您这样做是不对滴。怎么能扣押商人物资呢?”

“商人只是负责贸易,促进税收,不会参与战争。”

“陛下,请您为愚蠢的行径负责!”

当然,世家肯定不会如此明目张胆。

但听到曹操耳朵里,就是这样的。

好家伙!

这时候曹操才感觉到钱庄的威慑力!

北方有钱有势之人,都被楚国绑架了。

若是此次没有扣押楚国物资,谁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曹操愈发惊悚。

“气煞朕了!”曹操勃然大怒。

商贾、世家大族怎么就如此难搞?

曹操在惊怒的同时,也在好奇。

孙绍到底凭借什么,把商人治得服服帖帖?

因为在曹操看来,管理商人要比管理世家难上百倍!

这帮家伙,专门挑律法空隙来。

只要给他们挣钱的机会,他们可以掏空整个大魏!

而楚国的商人更加活跃,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到底是因为什么?

曹操彻底郁闷了!

“陛下,这是好事啊!”贾诩安慰道。

“这能是什么好事?”曹操愤慨不己。

“只是一次简单扣押,就让楚国暴露了底牌,我们赚到了。”贾诩轻声道。

曹操转念一想,还真是。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要是在战争时期,必然会流血。

现在处理,比以后处理要好很多。

“楚国好不容易建立了钱庄的信誉,此举乃自毁长城。”

“陛下只要大肆宣扬此事,魏国的商贾一定会拼命拿纸票,兑换真金白银。”

“楚国若是给,失去了一大底牌,楚国若是不给,皇室信誉丢失。”

贾诩安排了一波,坏事变好事。

反正这些钱,又不是曹操的,他可以放心操作。

“文和言之有理!有文和在,朕心甚安。”曹操欣慰道。

于是,曹操大肆宣扬此事,引起了北方商贾的恐慌。

楚国商人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以“五折”回收纸票。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残酷的,不讲道理的。

世家大族、商贾富户担心钱财打水漂,纷纷忍痛以“五折”出让纸票。

而最奇怪的是,这一批楚国商人,均为御用商人。

也就是说,都是孙绍手下的队伍,为孙绍挣钱。

和钱庄是一家人。

他们根本不怕钱庄不认账。

这一波大收购,让孙绍挣得盆满钵满。

曹操达成目的后,立即解除了封禁,楚国商人纷纷返回楚地。

很明显,魏国打算不讲道理了。

这种时候还做什么生意?

保命保住财产最为重要。

楚国商人完完全全从北方撤退,战争的氛围愈发浓重。

每个人都知道,两国必有一战。

当然,魏国也有商人觉得五折太踏ma欺负人了。

于是跑到最近的洛阳钱庄进行兑换,反正邺城距离洛阳也不远。

结果……兑换成功了!

还是不打折扣的。

孙绍怎么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坏钱庄的信誉?

就算曹魏政权倒下,钱庄的信誉也不可能倒下!

商人们 对钱庄,更有信心了。

反倒是魏国商贾,莫名其妙被割了一波韭菜。

他们欲哭无泪!

五折就把纸票卖了?

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曹操也郁闷了。

又上了一次当!

真是一醉再醉。

“陛下,不必担心,只是一点小损失罢了。”

“既然楚国要维持钱庄的信誉,那么必然会继续兑换。”

“因此,可以让北方商贾,以及世家大族,全部将手中的纸票兑换成真金白银。”

“如此一来,钱庄的威胁,也就不复存在了。”

贾诩建议将此路走到底。

这点小损失,不算什么。

就当花钱买教训了!

比起纸票作废的威胁来说,只能取其轻。

“文和说得不错。”曹操赞同道。

于是,大量的北方纸票,兑换成了铜钱或者金币。

孙绍稳稳地开仓放粮,没有昧下半个铜板。

首接将钱庄的信誉,推向了顶峰。

孙绍趁机发表声明:“钱庄的立场是为百姓服务,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变化。”

“只要楚国存在一天,钱庄的信誉就不会丢掉。”

“储存在钱庄里的财产,无论过了百年,还是千年,都会永久有效。”

楚国趁机收割了一波民心!

百姓纷纷支持孙绍。

甚至有的魏国公卿大臣,都在考虑一件事。

兵荒马乱的,万一家族资产被抢了怎么办?

子孙后代就要当穷鬼了啊!

那么财产怎么保全呢?

当然是储存到楚国钱庄之中!

就算被抄家了,只要有钱庄汇票在,子孙也能在南方立足。

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试问世家大族,谁家里是干净的?

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龌蹉事。

平时当然没什么,可是曹操一系列的改革下来,多少世家大族家破人亡?

不管是魏国昌盛,还是魏国败亡,世家大族都需要有后手。

这称为狡兔三窟!

世家大族,必须留根啊。

但光是有根还没用,还必须有钱。

于是,楚国御用商人制造恐慌,趁机为钱庄收纳存款。

这些协议,都是秘密进行的。

几乎所有魏国大家族,都参与其中,秘密存钱。

等到曹操有所察觉,他整个人是这样的:

???

(灬oωo灬).

“启禀陛下,臣下所言,千真万确!绝无半句虚言!”

陈群战战兢兢地汇报。

世家大族的所作所为,就是他抖出给曹操的。

陈群出身颖川世家,依托着曹氏,才能如此辉煌。

他自己也纠结了很久。

最终还是选择站了出来!

陈群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也是大魏的忠臣。

只有将这件事说清楚,才能解决隐患。

“参与的人员太多了,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这就是陈群的目的,为世家打掩护。

他们做得太过分了,曹操迟早会察觉。

还不如提前爆发出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