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胡惟庸通倭
求情的这些人,全都是胡惟庸一派的官员。
这些人为了撇清胡惟庸身上的罪责,不仅说胡惟庸为了这个朝廷,为了天下百姓做了多少事情,甚至还有人说胡惟庸乃是一代贤相!
这些话听的朱元璋火冒三丈,在这些官员的口中,胡惟庸非但没过,反而有功。
朱元璋重重拍了一下扶手,面上带着怒意:“都给我住口!来人,将从胡惟庸府上抓到的倭寇带上来!”
当听闻锦衣卫竟然在胡惟庸的府上抓到了倭寇,众大臣脸色瞬间大变,他们不可置信的看向胡惟庸,目光无比疑惑。
同时,也明白了为何朱元璋会发这么大的火,这已经是人赃并获了。
反观胡惟庸,他比其他人更加疑惑。
他明明记得自己为了不让别人抓住把柄,第一时间就让侍卫将那倭寇还有商人一并给放了。
甚至胡惟庸还吩咐侍卫派人跟紧那两人,一旦找到机会就让他们死在荒郊野外,这样就死无对证。
就算锦衣卫来围了相府,让侍卫没机会动手,那两个被抓的人也应该早就离开了才是。
可他殊不知,哪里有什么倭寇商人,都是锦衣卫假扮的。
于是,在胡惟庸百思不得其解的目光下,之前他在相府门口所见到的东瀛人就被这样堂而皇之的押到了他面前。
见到此人,胡惟庸瞳孔猛的一缩。
而那人更是直接跪倒在胡惟庸的身边,用手紧紧抱住胡惟庸的大腿哭喊道:“相爷,你可要救救我啊相爷!”
胡惟庸立刻慌了神,他想要抽身而去,但是那人却死活都不撒手,甚至还在继续哭喊道:
“相爷,你收了我给你送的礼可不能翻脸不认人啊,当初是你说整个大明你谁都不怕的,让我放心大胆的做事,出了问题你负责。现在可不能说话不算数,更不能装不认识我啊!”
这话可让胡惟庸彻底慌了神,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也会被人胡乱攀咬。
更何况这可是在大殿上,两旁站着的是文武百官,上面高坐的是皇帝陛下。
眼前这东瀛人说的这些话,句句致命,一旁的文武百官此刻看向胡惟庸的眼神已经由一开始都不解疑惑,慢慢的带上来些许愤怒。
很明显,已经开始有官员相信他胡惟庸乃是一个通倭之辈。
胡惟庸虽然不明白眼前之人为何拼死都要诬陷自己,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撇清关系。
于是,他怒目圆睁,用尽全身力气想要一脚将其踹开,可是这东瀛人乃是锦衣卫所扮,怎么可能会被胡惟庸踹开。
没有办法,胡惟庸只能对其呵斥道:“你是何人!本相从来都没有见过你,更没有收过什么礼物,你休要在皇上和百官面前含血喷人!”
“我告诉你,这里可是金銮殿,不是你撒野的地方,还不快给我松手!”
随后胡惟庸看向一旁幸灾乐祸的蒋瓛怒道:“蒋大人,你难道就看着此贼在这殿内撒泼打滚不成?”
闻言,蒋瓛嗤笑一声,然后才将人拉开。
胡惟庸面色阴沉,刚打算对蒋瓛发难。
不过下一秒,朱元璋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你们两个各执一词,咱应该听谁的?”
朱元璋神色玩味,但没有第一时间治罪东瀛人,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听到这话的胡惟庸刚准备开口解释,岂料一旁的东瀛人却直接跪了下来。
“皇上饶命,我这里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批琉璃器皿是专门买来送给胡惟庸胡丞相的!”
说着,就从怀中将之前徐彦祖准备好的票据拿了出来。
看到票据的一瞬间,胡惟庸脸色瞬间大变。
那票据他如何认不出来?
正是之前派东瀛商队去松阳县买琉璃拿到的票据,也正是这票据,才让胡惟庸得意诬陷徐彦祖,逼的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
然而如今这票据竟然又一次出现了,但是通倭的人却变成了他胡惟庸!
直到此时此刻,胡惟庸这才知道,原来这一切背后谋划的竟然会是徐彦祖。
“皇上,这都是徐彦祖那贼子对我的污蔑啊皇上!他怀恨在心,所以传统倭寇栽赃嫁祸于我,他狼子野心啊!”
胡惟庸彻底慌了神,当同样的招数用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才知晓其中的厉害。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他除了为自己辩解之外,竟找不到破局之法,只能看向朱元璋,希望朱元璋不要因为这人的几句话就对自己定罪。
然而朱元璋却是神色冷冽,目光锐利似剑。
“究竟是不是污蔑,朕会查清。但朕且问你,世人皆知倭寇皆是一群贪生怕死的鼠辈,难道此人会用自己的性命来污蔑你吗?”
此言一出,胡惟庸浑身猛的一震,四周的百官也暗暗点头。
毕竟通倭一事一旦坐实,不管是胡惟庸还是眼前这个倭寇,都难逃一死。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倘若不是此人被锦衣卫给拿住,也断然不可能供出胡惟庸。
想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对的上了。
胡惟庸环顾四周,百官神色各异,但无一人和他对视,这就已经说明百官已然相信了这个倭寇说的话。
他神色一黯,随后咬牙切齿冲向那人,双手直奔他的脖颈。
“你到底是谁!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栽赃嫁祸于我!”
这一次,蒋瓛可没有像之前一样袖手旁观,他直接上前一掌拍在胡惟庸的胳膊上。
胡惟庸只觉得一股巨力拍在胳膊上,随即手臂一软,就那么垂落下去。
很明显,蒋瓛这一掌的力道可不轻。
“蒋瓛你!”
胡惟庸怒目圆睁。
可蒋瓛丝毫不惧,反而对其质问道:
“胡惟庸,这里可是金銮殿,他一个异邦人不懂规矩也就罢了,你身为朝廷的丞相,竟然也不懂规矩,在这朝堂上大吵大闹,成何体统!”
面对蒋瓛的质问,胡惟庸顿时怒不可遏,这明显就是赤裸裸的偏袒。
两人剑拔弩张之时,朱元璋再一次发话。
“行了,先把他带下去吧,关进大牢听候发落。”
这话可谓是一锤定音,直接敲定了胡惟庸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