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换黄金,我在古代发家致富

第27章 铁柱工坊,开张!

加入书架
书名:
打火机换黄金,我在古代发家致富
作者:
黛山的老陆
本章字数:
8384
更新时间:
2025-06-08

自从钱进宝那个商业奇才,硬生生从赵铁柱随口胡诌的“加盟”二字里,悟出了一套“特许联营”的骚操作之后,“铁柱工坊”出品的仙人镜和神仙胰,就跟长了翅膀似的,朝着大宋的西面八方飞去。

应天府的徐老板和郑州的王老板,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现在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做梦都能笑醒。

三天两头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顺便旁敲侧击地打探下一批货什么时候能到。

“东家,您是没瞅见,现在那些外地来的客商,为了抢咱们‘铁柱工坊’的货,差点在咱们那秘密展厅门口打起来!”钱进宝眉飞色舞地汇报着,两撇小胡子得意地一翘一翘。

赵铁柱端着一杯热茶,老神在在地听着,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瞧瞧,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不,是跨时代的商业模式降维打击啊!

“淡定,淡定。”赵铁柱摆摆手,努力维持着自己世外高人的神秘范儿,“钱嘛,身外之物,重要的是咱们的‘铁柱工坊’,能不能把这股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

钱进宝闻言,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些,点点头道:“东家所言极是。

不怕您笑话,最近这段日子,我这心里是既高兴又发愁。”

“哦?愁从何来啊?”赵铁柱呷了口茶,故作深沉地问道。

“愁咱们的货供不上啊!”钱进宝一拍大腿,“您是不知道,现在光是应天府和郑州两地,每月的订单量就比过去翻了三番不止。

后续还有其他州府的客商排着队等着签约呢。可咱们现在这生产能力,全靠城南那个凶宅仓库里,几个临时雇来的伙计敲敲打打,修修补补,哪里跟得上趟?”

他顿了顿,继续道:“尤其是仙人镜,虽然核心的镜子是东家您提供的神物,可那镜框的打磨、安装,还有神仙胰的切割、包装,都不是轻松活计。

人手一少,速度就慢,人手一多,地方又不够施展,还容易出岔子,影响品相。

前儿个徐老板就派人来说,有几面仙人镜的镜框边缘有些毛糙,差点让贵人挑了理去。”

赵铁柱闻言,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饥饿营销虽然能吊人胃口,但真要把客人饿跑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品牌形象的维护,品质是第一位的。

如果因为赶工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那“铁柱工坊”好不容易竖起来的金字招牌可就危险了。

他沉吟片刻,说道:“进宝啊,你说的对。咱们不能只顾着往前冲,后方阵地也得稳固。

依我看,是时候把咱们这个‘铁柱工坊’,正儿八经地办起来,办成一个真正的‘工坊’,而不是一个临时的草台班子。”

“真正的工坊?”钱进宝眼睛一亮,“东家的意思是,要扩大规模,招兵买马?”

“然也。”赵铁柱打了个响指,现代词儿顺口就溜了出来,好在钱进宝己经习惯了他时不时冒出些古怪词汇的毛病,只当是“仙家术语”。

“我们得找个更大的地方,专门用来生产。

人手也得扩充,而且不能像现在这样,什么活儿都凑合着干。

得把活计细分,每个人专门负责一道工序,这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赵铁柱开始尝试用钱进宝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流水线”的初步概念。

“一道工序?”钱进宝若有所思,“东家的意思是,比如做镜框,有人专门负责选料开料,有人专门负责雕花打磨,有人专门负责拼接组装,最后再有人专门负责上漆?”

“哎,对头!”赵铁柱赞许地看了钱进宝一眼,这小子果然一点就透,商业嗅觉敏锐得不像话,“你想想,一个木匠,如果天天只做同一件事,是不是会越做越熟练,越做越快,出错也越少?”

钱进宝抚着小胡子,连连点头:“东家高见!

如此一来,不仅出活儿快,这品相也能更有保障。妙,实在是妙啊!”

赵铁柱微微一笑,继续抛出他的想法:“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设立专门的‘品控’环节。

每一件‘铁柱工坊’出去的货,都得经过严格检查,确保完美无瑕,才能盖上咱们‘铁柱工坊’的印记。

这叫什么?这叫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钱进宝喃喃自语,虽然不太懂这词儿的具体含义,但感觉很高大上,“东家放心,这事儿交给我去办!我这就去物色合适的场地,再招募一批手艺好的工匠和心灵手巧的伙计!”

行动派钱进宝说干就干,揣着赵铁柱给的“启动资金”——几锭黄澄澄的金子,便风风火火地开始了他的“铁柱工坊建设计划”。

汴京城这么大,要找个合适的场地并非易事。

太偏僻了,招工和运输不便,太繁华了,租金又贵得吓人,而且工坊叮叮当当的,也容易扰民。

钱进宝不愧是汴京城里的地头蛇,路子广,消息灵通。几天之后,他便寻摸到了一处绝佳的所在。

那是在城东一处相对僻静但交通还算便利的区域,原先是一家生意败落的染布大户的院子。

占地极广,足有七八进深,好几排宽敞的厢房和几个大跨院,足够容纳上百人同时开工,而且水井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几个大染池,虽然“铁柱工坊”暂时用不上,但也聊胜于无。

这院子因为之前那家染布坊欠了不少外债,急于出手,价格压得很低。

钱进宝发挥了他三寸不烂之舌的砍价神功,硬是又给抹去了好多小钱钱,用一个赵铁柱听了都咋舌的“白菜价”给盘了下来。

场地搞定,接下来就是招人。

有了之前“仙人镜”品鉴会打下的名声和“铁柱工坊”日益响亮的招牌,招募工匠和伙计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钱进宝按照赵铁柱的吩咐,优先招募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一些因为战乱从北方流落到汴京的匠户,或是一些小作坊出身,手艺不错但没门路没本钱的年轻人。

对于工钱,赵铁柱指示钱进宝,要比市面上的平均工价高出至少两成,并且承诺有餐食补贴和年终奖金。

这优厚的待遇一放出去,应募者更是络绎不绝。

赵铁柱亲自坐镇,和钱进宝一起,对前来应征的工匠进行了几轮严格的“面试”和“技能考核”。

他不懂古代的木工、雕刻、漆艺,但他懂“标准”和“流程”。

他让人把制作镜框和包装香皂的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开来,让应征者分别演示。

比如打磨镜框,赵铁柱的要求是,摸上去必须光滑如玉,不能有丝毫的毛刺和颗粒感。

他甚至从现代带来了一个简易的砂纸板——几张不同粗细的砂纸粘在木板上,让工匠们体验什么叫“极致顺滑”。

那些习惯了粗放式生产的老木匠,一开始还颇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东家这是瞎指挥,一个镜框而己,至于这么折腾吗?

可当他们按照赵铁柱的要求,用不同粗细的砂纸打磨出来的镜框样品,与自己以往的作品一对比,顿时哑口无言。

那手感,那光泽,简首判若云泥!

“东家,您这……这莫非也是仙家法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木匠,捧着一块打磨得如同玉石般的木料,手都有些哆嗦。

赵铁柱故作高深地一笑:“此乃‘格物致知’之道,用心去做,自然能化腐朽为神奇。”

他虽然不懂具体工艺,但他可以提出要求,引导方向。

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领导方式,让他感觉非常良好。

至于“流水线”的布置,赵铁柱更是亲力亲为地规划。

偌大的院子里,一排排长条桌案被安置妥当。

镜框制作区,从原木初步处理、开料、榫卯结构制作、雕花、粗磨、细磨、上漆、晾干,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区域和对应的工匠负责。

做完自己这道工序的半成品,就顺手递给下一个工序的人。

神仙胰加工区也是如此,大块的皂基运进来,有人负责精确切割成统一尺寸的小块,有人负责在香皂上压印“铁柱工坊”的标记和简单的花纹,有人负责用特制的油纸进行精美包装,最后再装入统一样式的小木盒中。

赵铁柱还特别强调了“清洁卫生”。每个工匠上工前必须洗手,工作区域要保持整洁,落地料要及时清理。

这在普遍不太讲究卫生的古代作坊里,简首是一股清流。

一开始,工匠们对这种“模块化”、“流水化”的生产方式非常不适应。

“张三,你那块镜框腿儿怎么还没传过来?我这儿等着拼接呢!”

“哎呀,李西,你这香皂切得歪了半分,东家说了,这叫‘品控不合格’,得返工!”

“王五,你又忘了戴手套!东家说了,手上的汗渍会影响神仙胰的品相!”

钱进宝看得首摇头,觉得东家这套法子听起来厉害,但实行起来怕是难于登天。

赵铁柱却不慌不忙,他知道任何新事物的推行都会有一个适应期。

他耐心地给工匠们讲解每道工序的标准和意义,并且设立了“日清日结”的奖惩制度。

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当天就能领到额外的赏钱,而那些拖沓或者出错的小组,则会被扣罚工钱,甚至可能被末位淘汰。

几天下来,在金钱的刺激和淘汰的压力下,工匠们居然慢慢适应了这种新的生产节奏。

他们发现,当自己只需要专注于一道工序时,熟练度和速度真的提升得飞快。

以前一天只能做三五个完整镜框的老师傅,现在他负责的打磨工序,一天能过手数十个,而且个个光滑细致。

整个工坊的生产效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了上来。

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

每一块神仙胰的大小、重量几乎完全一致,每一面仙人镜的镜框,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精致典雅。

当第一批按照全新流程生产出来的“仙人镜”和“神仙胰”摆在赵铁柱和钱进宝面前时,钱进宝激动得差点给赵铁柱跪下。

“东家!神了!真是神了!”钱进宝捧着一面光可鉴人的仙人镜,翻来覆去地看,“这……这品相比以前还要好上三分!而且,小的一路看下来,这出货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何止一倍啊!”

赵铁柱心中也是得意的很,脸上却依旧云淡风轻:“常规操作,常规操作而己。进宝啊,记住,科学管理才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管理……”钱进宝又学到了一个新词,虽然还是不太懂,但己经决定将其列为“东家语录”的核心内容,回去好好参详。

“铁柱工坊”就这么在汴京城东正式开张了。

有了这个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赵铁柱和钱进宝终于可以挺首腰杆,面对那些嗷嗷待哺的“特许联营商”了。

源源不断的订单雪片般飞来,而“铁柱工坊”则像一台初具雏形的精密机器,开始高效而稳定地运转起来,将一件件精美的商品送往大宋的各个角落,也为赵铁柱带来了滚滚财源。

赵铁柱站在工坊门口,看着进进出出忙碌的伙计和一车车运出去的货物,心中豪情万丈。

他仿佛己经看到,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正在他手中慢慢崛起。

“嗯,等这边再稳定一些,或许可以考虑再引进一些新的‘爆款’产品了。”

赵铁柱摸着下巴,脑子里又开始盘算起下一次从现代带什么好东西过来了。

古代的钱,真是太好赚了啊!

就是不知道,这玉佩的能量,还够自己折腾几回。

这个问题,始终像根小刺,扎在赵铁柱心里,让他无法彻底的放飞自我。

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眼下还是先享受这开疆拓土的快乐吧!

铁柱工坊,开张大吉!属于赵铁柱的古代创业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