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楚悼王倒是谨慎,苏念念记得,楚悼王在位二十一年,期间通过任用吴起变法,整顿军政,实现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将楚国推向了战国初期的重要强国地位,最终却在楚军北伐魏国取得胜利之际突然去世,死后尸体还被乱箭射中,呜呼哀哉。
苏念念看着楚悼王,他的眉心泛着一团黑气,显然不是长寿之相,算算时日,他的寿命还有十年。
楚悼王见她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有些局促的挪开了视线。
“姑娘为何这般看着寡人?”
诸侯国的君主,竟红了耳根。
苏念念轻笑一声,别过眸子,“没什么,你朗目疏眉,伏犀贯顶,面相主武贵,实乃乱世英雄,将来也定会有一番作为,将楚国推向强盛。”
楚悼王心神一震,面前女子的脸庞仿佛氲着一层雾气,神圣高洁,让人心觉注视太久都是一种冒犯。
想起女子方才说自己受不起她的一拜,就连周天子都是,他心里隐约有了一些猜想。
“寡人冒犯,敢问姑娘芳名?”
“苏念念。”
苏念念……
楚悼王在心里念着这个名字,半晌,突然起身,对着苏念念行礼,是揖礼中规格最高的“天揖”。
“敢问阁下……可是仙人?”
苏念念挑起了眉,“你如何这般认为?”
楚悼王没有起身,弯着腰道,“小王观阁下面容隐恍,周身气度圣洁不凡,且眉间金纹并非勾绘,而似天生,故有此猜想。”
苏念念指尖轻点着桌面,似笑非笑的道,“我并非什么仙人,你误会了,快坐吧。”
如今乱世,诸侯争霸,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正是紧要时期,若让一方诸侯得知了世间有仙人,有可能会堕了意志,开始钻研其他东西了。
楚悼王心下仍旧坚信眼前的女子不同凡响,即便不是仙人,那也定是隐世的高人,只看这周身气度便知了,普通人可没有这个气质。
他重新坐下来,既然是高人,那与常人的见解肯定不一样,所以他准备问问当今的局势。
“敢问姑娘,如何看待当今楚国?可对寡人有什么建议?”
苏念念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心中暗思,这楚悼王倒还不错,如今相见一场,虽方式有些怪异,但正所谓相见即是缘分,告诫他几句倒也不妨。
“楚国,领土广袤,人口众多,物资也丰富,这本足以令你楚国位于三大强国之列,但政治制度相对落后,君王权利过于集中,贵族世家势力强大,导致政治权利分散不均匀,难以施行决策,再者,外交策略也有问题,很多时候,大可不必过于倔强傲慢,可适当和其他诸侯达成有效的合作和联盟。”
楚悼王听得很认真,同时在脑海中思忖着。
“还有,你们内部也有问题,封建割据,政治腐败,贵族之间并不同心协力,遇事互相推诿,关键时刻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轻信他国的承诺。”
楚悼王问道,“轻信他国的承诺?姑娘何出此言?”
“记住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不要交付到异国之人手上,告诫你的子孙,记住这点。”
你的曾孙子被人骗了,苏念念在心里默默道。
楚悼王沉吟片刻,问道,“那阁下认为,寡人应当怎么做?”
苏念念着茶杯,淡淡道,“如今你与晋国接连交战,兵戈铁马,却是败多胜少,你的将士们尽忠职守,战死诸多,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容易造成‘逼主虐民’的局面,当下,富国强兵是非常迫切的,任用贤能改革,是眼下你最该做的。”
“任用贤能……”楚悼王呢喃。
他将所有大臣都想了个遍,再三琢磨,也没想到特别的人选。
苏念念见他纠结的很,轻笑着道,“倒也不必太过着急,这个人总会出现的,很快了。”
楚悼王双目迸射出亮光,整个人容光焕发,再次起身对着苏念念作揖。
“今日听得阁下的一番言语,小王醍醐灌顶,小王知道该怎么做了。”
“起来。”
楚悼王首起身,眸子里满是赞赏与钦佩,“阁下对政治见解之深,实是不输男儿,寡人钦佩。”
苏念念轻笑,站起身来道,“好了,时间己经很晚了,我要走了,祝你好运。”
听得她说要走,楚悼王一急,上前一步道,“姑娘要走了?敢问姑娘住在何处?夜己深,寡人可派人送一送姑娘。”
苏念念笑着道,“不用,我自己可以。”
派人送什么呢?看她跳进海里不得被吓死。
屋顶上己经寻来且等候了半晌的敖光忍不住了,这老男人挨念念这么近是要闹哪样?
苏念念抖了一下裙摆,迈开步子往外走。
楚悼王跟在一旁,还欲劝说几句,眼前突然一阵光芒闪过,一个十分身影高大的白发男子突然出现在殿中,吓了他一跳。
苏念念笑眯了眼,扑了上去。
“阿光寻来了?”
敖光揽着她的腰,温着眉眼点了点头。
楚悼王目瞪口呆,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男子是突然出现在殿中的,还伴随着一阵耀眼的白光!
是仙人吗?是仙人吧!一定是仙人!普通人哪里有这能耐?
他一撩衣袍,单膝跪了下去,激动的喊着,“仙人!仙人临凡了!见过仙人!”
苏念念皱了皱鼻子,仙人什么仙人?是妖精!亏得阿光将龙角隐去了,否则这楚悼王看到了不得吓死。
敖光瞥了一眼楚悼王,对苏念念道,“念念,走。”
苏念念点点头,看向一脸激动的楚悼王,“相见即是缘分,我便再透露一些,两月后,有三国将联合起来攻打楚国,你好自为之。”
楚悼王震惊,等再回过神时,殿中只剩下他一个人。
攻楚?两月后?
仙人之言,想必不会有错。
楚悼王大惊,不顾夜深,连忙召集众多封君大臣连夜商讨。
苏念念本不愿说这些,但细想之下,说了也无妨,因为楚国这一战,一对三,必败无疑,许多将领战死,残余楚军丢盔弃甲,惊慌溃逃,最后失去许多城邑。
她无力改变历史,只愿少死一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