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管理局之起源

第2章 桃溪遗韵2

加入书架
书名:
历史管理局之起源
作者:
长安梦归客
本章字数:
3062
更新时间:
2025-07-09

指尖触及墓碑粗糙的纹理,冰冷刺骨。思绪却猛地被拽回在李惠娘阿母家苏醒那日。浑身骨骼仿佛被拆开又重组,意识沉浮间,瞥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端坐榻边。他指尖搭在我腕脉上,一股温润暖流随之在经脉间游走——正是他以《太平清领道》的回春妙术,硬生生将我从血狼爪下抢回。他眼中并无惊异,只消一眼,便捻须笑道:“乱世逢生,亦是有缘。”

王猛点燃线香,青烟裹着艾草的苦涩气息袭来。记忆倏然折返后山竹舍。那日,我揣着伤愈的感激寻去,见他正晾晒紫苏,竹舍外,桃花溪水正喧闹着春汛。他指节叩响石桌考校我心性,我说出要救助更多像我这般身处困境之人时,他忽地将松针笔拍在竹简上:“医道即人道,乱世需心明!”说罢,便将那本泛着温润灵光的《太平清领道》推至我面前。竹影在书页上摇曳,恍惚勾勒出他身后丹炉沉静的轮廓。

香灰簌簌,落在碑前供奉的野果上。心头莫名揪紧,想起那次练气走岔经脉的夜晚。丹房里炉火将熄未熄,我抱着剧痛如绞的丹田蜷缩在地。是他,隔着衣袍精准点中命门穴,一股精纯灵力瞬间冲开淤塞。“心若浊水,焉能映月?”他拾起我画废的符纸,朱砂笔在“敕”字尾勾轻轻一添,那道符便骤然腾起暖意——后来才知,那日他为导正我岔乱的气息,耗去了整整三日苦修的灵力。

山风掀起衣摆,寒意侵骨。恍惚间,又见他立于泗水边为伤兵施针。败军的污血染红了他素净的白袍,他却拈着银针,沉稳穿过狰狞的箭伤,对我沉声道:“草木有灵,毒亦能救人,关键在用量。”此刻,碑前新供的麦饭蒸腾着热气,氤氲间,多像他炼丹时揭开丹炉的刹那——金黄丹丸在氤氲紫烟中浮沉不定。他总说:“丹道即心道,炉温不稳,如何凝得金丹?”

王猛俯身,轻轻将滚落的野果摆正。这细微的动作,却骤然撞碎了记忆的涟漪——赤眉军屠村那日,我疯跑回村,只见到李惠娘阿母那条熟悉的围裙,孤零零挂在烧焦的桃树枝桠上。是王猛跑到山上告诉我村子被屠。碑前冰冷的土粒刺着指尖。那时我们心头燃起的却是虚妄的侥幸——原来王猛那日正好外出采购村里所需的用度,这才与这场血劫擦肩而过!我紧攥着在废墟中寻回的阿母衣袍,与王猛踏上复仇之路时,总以为师傅不过是又一次踏上了漫长的云游,归期未定而己。

线香的青烟笔首向上,在碑前弥散开冰冷的艾草苦涩。我全然不知,也全然不敢去想,在我埋头于庐山云雾、跟随左慈参悟奇门遁甲的日日夜夜里,在那遥远的江东,“妖言惑众”的冲天火光腾起之时——我还以为仍在云游的师父,早己被那熊熊烈焰吞噬,连带着那未完的归途与我们再续的师徒缘分,一同焚成了灰烬,沉入了江水。

最后一支线香燃尽,灰烬无声飘落。我的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石碑上,温热的泥土紧贴着眉心,那触感,竟像极了他当年搭在我腕间诊脉的指尖温度。远处,新栽的桃树苗在风里沙沙作响,是王猛在重建的草屋前晾晒新采的艾草。袅袅烟气升腾,与记忆中竹舍丹炉逸散的轻烟重叠。恍惚间,又见他立于丹炉前转身,松针笔点着竹简,含笑问道:“徒儿,可还记得‘医道即人道’?”

碑前几簇不知名的山花在风中轻颤。我伸手,拂去碑角新结的蛛网,指尖微凉。忽然想起他教我辨识草药时的话语:“凡药皆有性,如人皆有命。”如今,桃园村的新麦饭熟了,溪水边的野槐花又开了,而他留在我血脉里的道法与那颗仁心,正随着王猛腰间那根沉甸甸的金箍棒一起,在这纷乱的世道里,默默扎下根,长成守护人间的一棵树。

“师傅,您放心。”我抬起头,望着墓碑,声音坚定,“桃园村还在,小猛将它守得很好。您传我的道法医术,弟子不敢或忘。这乱世,弟子会继续走下去,以您教导的仁心,以您传授的术法,护我能护之人,尽我应尽之责。您的教诲,弟子永志不忘。”

王猛也在我身旁跪下,恭敬地磕头:“师祖,小猛定会守护好桃园村,守护好师傅。您老人家在天之灵,请安息吧。”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