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不好了,奴婢刚刚在书房听侯爷说顾琢玉不小心跌落山崖了”。
顾宝珠听见这个消息不禁有些震惊。
【若是顾琢玉死了,谁替她嫁给宁昭】
于是,顾宝珠收拾了一番,眼角挤出了几滴眼泪,就前往了顾夫人的房间。
“娘亲,您要节哀呀,我听说姐姐不在了,但是娘,您还有宝珠”。
看着顾宝珠,顾夫人不由得想到了那个自己素未谋面的亲生女儿。
这个孩子本是带着期待出生的,那个时候自己和侯爷的感情正浓。
于是,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取好了名字。
如珠如宝,掌上明珠,那就叫宝珠吧。
可眼前的人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是奴婢的女儿。
她代替那个可怜的孩子享受了十八年的荣华富贵,顾夫人不由得心情复杂。
顾宝珠似乎是也发觉了顾夫人的不同,往日娘亲看向自己的目光永远都是宠溺和爱惜,今日却有些许疏离。
【想必是因为顾琢玉的死吧,是啊,她毕竟是娘的亲生女儿】
“母亲,都怪我,若不是我鸠占鹊巢,顶替了姐姐的身份,您也不会和她分离这么多年”。
“姐姐也不会离世,都是我的错。可那个时候我也只是个刚刚出世的孩子,什么都不懂”。
顾宝珠泪眼婆娑的看着顾夫人,白净的脸上满是泪痕和自责。
【毕竟是自己养了十八年的孩子,宝珠陪伴了自己这么多年】
【我己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不能再失去另一个】
顾夫人的脸色也变得逐渐柔和,她握住了顾宝珠的手,眼神又恢复了往日的疼惜和宠溺。
“宝珠,娘亲不怪你,娘只是有些难过罢了”。
“娘亲,您放心,日后宝珠会一首陪着您的”。
“对了娘亲,还有一件事,侯府和宁小侯爷的婚事可否作罢?”
“如今姐姐不在了,女儿也不想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这婚事本是我和己故的宁王妃定下的,你若是不喜欢,不嫁便是”。
“女儿多谢母亲”。
【宝珠向来是个单纯的孩子,自己方才怎么能迁怒宝珠呢】
这段时间由于南方发生了水患,朝廷也很是着急,接连派出了好几位大臣前去治理水患。
“对于南方水患问题,众爱卿有何见解?”
“回禀陛下,微臣认为应该修水利,同时减少南方的税收,微臣愿意去南方治理水患”。
“好!探花郎真不愧是我朝栋梁之材”。
“回禀陛下,微臣宁昭亦愿意护送顾大人前去治水”。
“准了,既如此,顾琢宇宁昭,你二人这两日收拾一番便去南方吧”。
“若做的好,朕必有重赏”。
朝会结束以后,宁昭立马跟上了顾琢宇。
“顾大人,在下宁昭,与顾大人一见如故,不如我二人便做个知己朋友可好”。
“如此也好,不过在下现在要去工部翻阅典籍,小侯爷可要一同前去”。
“那我便和琢宇兄一同前往工部吧,我对工部倒还算熟悉”。
此刻,天空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青砖铺成的地面上也满是斑驳的水痕。
天色似乎也是有些暗淡,顾琢宇便点起了香烛,开始翻阅典籍。
“琢宇兄,这处的记载有误”。
宁昭突然靠近,接过顾琢宇手中的典籍,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指出了问题,他温热的呼吸不由得拂过顾琢玉的耳畔。
“永宁三年,兴建水利实际银两是账面记载的两倍”。
“小侯爷倒是对工部的典籍了解甚多,如数家珍”。
紧接着,顾琢宇便取出另一本典籍开始翻阅了起来,神情之中满是认真和专注。
宁昭不由得看痴了,他不由得想起书中的一句古话,灯下看美人,比白日更甚十倍。
或许是因为方才下雨的缘故,两人的衣服上都沾染了不少的雨水。
宁昭瞧见了顾琢宇衣领上沾染的水珠,正顺着脖颈滑向深处。
【宁昭啊宁昭,你怎能在心中如此亵渎你的好友】
【顾兄是个极其美好的人,你方才怎么能产生别的念头】
很快顾琢宇就翻阅完了典籍,宁昭和顾琢宇一同离开了工部。
此刻雨还在下,不过幸好工部还有一把油纸伞。
宁昭握着伞柄,伞面始终向顾琢宇的方向倾斜,他看了眼身旁的顾琢宇,顾兄虽然容貌俊美但是身形倒是比寻常男子娇小很多。
宁昭不由得联想到先前听到的传闻,自己这位好友自小双亲就不在了,还是村里的教书先生看他可怜将其养大的。
【想必顾兄定是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才如此瘦小】
“顾兄,你日后若是有难处,随时找我便是”。
顾琢宇露出一抹清浅的笑容道:“多谢小侯爷美意”。随即便转身回了府,宁昭只觉得方才顾兄的笑容格外的好看,他的心都乱了几分。
宁昭很快就回了侯府,可是不知道为何他今夜有些彻夜难眠。
于是,宁昭起身去了书房。
不知道为什么,宁昭此刻很想作画,没多久一幅神女图就跃然纸上。
就还剩五官未曾画上,宁昭急忙将其补上。
等到美人图完工的那一刻,宁昭才发觉这画上的神女竟和顾兄长得一般无二。
【若他是女子就好了】
不知为何,宁昭的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若顾兄是女子,那么他必然三书六聘想尽办法娶其为妻,哪怕是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