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用现金啊!

第85章古婶婶(1)

加入书架
书名:
谁还在用现金啊!
作者:
太虚之境
本章字数:
4320
更新时间:
2025-05-20

程凯西吃完早餐,就自己去上学了。

我被留在了古叔叔家里。

古叔叔叫哥哥起床,给他整理好,一起吃了早餐。

“大宝,我们吃快点。爸爸今天公司有点事情。”古叔叔对大宝说道。

“好的,爸爸。我到学校要是没有开门,我不会乱跑的。”大宝也是非常懂事的孩子呀!

父子二人匆匆吃完早餐。

大宝背上书包,古叔叔骑上电动车,一起出发了。

早餐被古叔叔保温在锅里。

到了差不多8点,古婶婶和小宝从房间出来了。

古婶婶把小宝和自己梳洗好,到厨房拿了早餐,和小宝一起吃。

“小宝,爸爸真能干。看这些早餐都是爸爸准备的。他还送哥哥上学,自己还上班。爸爸是不是非常了不起。”

古婶婶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崇拜的光芒。

她对着小宝竖大拇指,小宝也跟着学,竖起大拇指,可是他的手还不是很灵活,鼓捣了好一会,才成功。

“小宝也非常了不起,会竖大拇指了。你会管理自己的手指了。”古婶婶继续夸赞。

“哥哥……爸爸……”小宝含糊不清的说道。

“小宝,会叫爸爸了,等爸爸回来,叫给他听。小宝突飞猛进呀!”古婶婶夸赞小宝。

她忽然脸上露出委屈的表情 ,对小宝委屈巴巴的说道:“小宝,你都会叫哥哥,也会叫爸爸,那妈妈呢?”

古婶婶这是故意撒娇呢!

“爸爸……妈……”小宝努力的发音。

“妈~妈~”小宝叫出来了。

古婶婶开心的抱着小宝亲亲。

“我的小宝就是了不起,我的儿子就是了不起呀!”

古婶婶喜笑颜开。

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我,真的太暖心了。

接下来的时间,古婶婶把小宝安顿在旁边自己玩,她开始收拾家里:

洗衣服,洗碗,打扫卫生……

大概忙到10点,她带着小宝出门了。

听她和小宝的聊天,好像是去买菜了。

我也不能离开百元大钞太远,到屋子外面转了转。

这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区,没什么特别的。

我百无聊赖,回到屋子里。

忽然想起来,百元大钞空间里有个黑色按钮,可以控制百元大钞短程移动。

可是现在百元大钞被放在抽屉里面,我是没有能力开抽屉的。

兴奋的情绪一下子又落入了深渊。

我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呆,也不能开电视看。

在我百无聊赖之际,门开了。

古婶婶带着小宝回来了。

她手里提着许多果蔬,果然是去买菜了。

时间己经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了。

古婶婶把小宝留在客厅玩积木,对小宝嘱咐了几句,自己拿着菜去了厨房。

小宝胖嘟嘟的小手费力地将积木一块块垒高,嘴里还咿咿呀呀嘟囔着只有他自己懂的“语言”,玩得不亦乐乎。

忽然他停止搭积木,自己爬了起来,在地上摸来摸去,真是可爱,奶呼呼的。

我好想过去抱他一把,看着他,我心情瞬间都好了起来。

忽然小宝身体前倾过度,一个不稳,整个人往前扑去,我下意识的飘过去,想接住他。

可是我还是扑了个空,小宝脑袋“咚”地一声狠狠磕在茶几边角。

小宝先是一愣,紧接着哇地大哭起来,声音响彻客厅。

古婶婶从厨房跑了出来,一个箭步上前,抱起小宝。

好在只是擦破点皮,小宝在古婶婶的安抚下,哭声逐渐变小。

古婶婶一脸心疼,眼眶泛红,急忙凑上前查看小宝的伤势,嘴里念叨着:“小宝,疼坏了吧,都怪妈妈没看好你。”

“小宝,吓到了吧!妈妈给你擦点药就好。”

古婶婶小心地给小宝擦伤处涂抹药水,小宝抽噎着,时不时委屈地哼哼两声。

小宝很快就恢复了愉悦的状态,对着古婶婶咧开小嘴笑了。

古婶婶见状,心疼地刮了刮他的小鼻子,“小宝,真勇敢。我们吃好吃的吧!”

小宝奶声奶气地回应:“吃。”

古婶婶笑着抱起小宝,来到餐桌前。

午餐是从外面买回来的,有小宝爱吃的虾仁蒸蛋和蔬菜粥。

古婶婶把小宝放在儿童餐椅上,自己也坐下,拿起勺子,舀了一勺蒸蛋,轻轻吹凉后递到小宝嘴边,“来,小宝张嘴,尝尝好吃不?”

小宝迫不及待地张开嘴巴,一口吞下,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古婶婶一边喂着小宝,一边乐呵呵地说:“摔大的娃皮实着呢,你看刚刚磕那么一下,现在又活蹦乱跳啦。老话讲得没错,吊大的瓜,摔大的娃。”

小宝似懂非懂地听着,只顾着埋头吃,嘴里还不时发出满足的哼哼声。

古婶婶看着小宝吃得香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刚的意外没有影响她们。

这应该就是自我疗愈的能力吧!

发生意外或者困难,勇敢面对,积极解决。

调整好状态,从困难中找到方法和经验,从而成长起来。

我见过有些人,因为很小的事情,一首陷在情绪里,事情本身并没有严重的后果,但是被情绪无限放大了。

古婶婶是那种特别乐观豁达的女子,虽然也有自责和内疚,她会很快从情绪里出来。

小宝感受到她的阳光积极,他的人生底色也是正向的。

古婶婶不怨天尤人,不指责,不扩大负面情绪,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以前看过有些家长,因为孩子摔跤 ,会说:“怎么这么笨,走路都不会。”

“不会走,就不要乱跑,看摔跤了吧!”幸灾乐祸型。

“都是这地不好,让宝宝摔跤了,打它……”推卸责任型。

“让你乱跑,摔死活该……”

还有自己不带孩子,指责看护人的,把矛盾扩大化:“连个孩子都看不好,有什么用?”

父母可能心里有爱,可是语言表达出来的是伤害。

在婴幼儿时期,甚至整个童年,这些伤害会深入潜意识,并伴随他一生,如果一首没有察觉这些伤害,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投射,而本人不自知。

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是遗憾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