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风,香江边的萨克斯

第96章 奥克兰毛利战歌融合

加入书架
书名:
老港风,香江边的萨克斯
作者:
剑二十三
本章字数:
3606
更新时间:
2025-04-26

1

奥克兰的黄昏来得比香港迟。

颜书鸿站在Mission Bay的海堤上,手里握着一支未点燃的骆驼牌香烟。海风裹挟着南太平洋特有的咸涩,将他的白衬衫吹得猎猎作响,衣角翻飞间露出腰间别着的那支镀金萨克斯管钥匙扣——那是程美琳去年圣诞塞在他大衣口袋里的。三天前,他因一桩唱片合约纠纷被迫离港,临时降落在新西兰这座陌生的城市。

远处的朗伊托托火山在暮色中沉默如一块黑曜石,海鸥低掠过防波堤,翅膀划破橙红色的晚霞。他忽然想起去年在浅水湾影湾园露台,程美琳指着维多利亚港的夜景说:"火山岩和花岗岩是不同的,一个炽热,一个冷冽。"那时她刚采访完地质学家,发梢还沾着海水蒸发后的细碎盐晶。

"先生,借个火?"

身后传来低沉的男声,英语里掺着古怪的韵律。转头时,他看见一个褐色皮肤的高大男人,脸上刺着传统的毛利族螺旋纹面——那是他只在《国家地理》杂志上见过的图样。男人左耳垂挂着鲨鱼齿耳坠,在夕阳下泛着青灰色的光。

"抱歉,我也没有。"颜书鸿晃了晃未拆封的烟盒,塑料薄膜在风中哗啦作响。对方却从腰间取出一截浮木,两根枯枝相互摩擦,竟在咸风中擦出火星。火焰腾起的刹那,海堤尽头传来皮鼓的闷响,像远古巨兽的心跳。

2

篝火在黑色沙滩上劈啪作响,扎麻花辫的少女手指翻飞,骨质拨片在七弦琴上撩出涟漪般的音纹。颜书鸿认出这是"朗吉里拉",三年前悉尼世博会上昙花一现的毛利古乐器。少女手腕系着红绳,绳结处缀着颗鲨鱼牙——和纹面男人的耳坠如出一辙。

"香港来的音乐人?"纹面男人递来盛满蜜色液体的椰子壳,"尝尝我们的'卡瓦',比你们的茅台温和。"

发酵植物的苦涩在舌尖炸开,像咬破了雨林里未熟的浆果。鼓点突然变得急促,少女的琴声里混入尖锐的鸟啸——后来他才知道那是用信天翁翅骨做的笛子。音浪裹挟着海风扑来,他西装内袋的钢笔竟开始微微震颤。

"我们在唱'瓦依阿塔'。"男人用树枝在沙上画着波浪纹,凹陷的沟壑很快被潮水填满,"祖先说,战歌能让海水倒流。"

不知是酒精还是鼓声的作用,颜书鸿忽然听见熟悉的旋律。那是他前天在酒店写的半成品,此刻竟从七弦琴的羊肠弦上流淌出来,与皮鼓的节奏严丝合缝。少女的指甲染着赭石颜料,在琴弦上抹出暗红色的轨迹,像极了程美琳那次在录音棚咬破的嘴唇。

"你心里有首歌。"少女突然抬头,瞳仁里跳动着篝火,"它在找通往外界的门。"

3

深夜的汽车旅馆里,老式收音机正播报着香港暴雨预警。潮湿的壁纸上印着棕榈树图案,树影被街灯投在床头的鲸齿吊坠上——那是少女临别时塞给他的,据说能镇压恶灵。

颜书鸿在泛黄的便签纸上修改曲谱,钢笔是去年东京银座买的万宝龙,墨水却混了奥克兰本地的蓝莓汁,写出来的音符泛着诡异的紫。窗外的海风把稿纸吹得沙沙作响,第三页乐谱飘到电视机顶部,盖住了正在播放的《豪门夜宴》录像带——周润发的西装领口别着和他同款的玫瑰胸针。

收音机突然跳频,粤语新闻变成沙沙的白噪音。在电流杂音的间隙里,他分明听见了程美琳的声音,正在播报1986年第一号台风动向。手指无意识地鲸齿吊坠的刻痕,那纹路竟与上海咖啡馆门钥匙分毫不差。

浴室的水龙头滴答作响,节奏渐渐与远处海潮同步。镜面上凝结的雾气里,隐约浮现半个玫瑰形状的指印——三天前离港时,程美琳的指甲油就是这个芍药红的色号。

4

次日的渡轮码头飘着雨,纹面男人送来牛皮纸包裹的礼物。拆开是盘卡带,标签用炭笔画着螺旋纹,背面钢笔字迹晕染开来:"给迷路的战歌"。

公共电话亭投币口卡着枚1983年的香港五毫硬币,颜书鸿用肩膀夹着听筒,听见程美琳那端传来《月半小夜曲》的前奏——是他在香港最后那晚的录音室版本,但萨克斯声部明显多出两小节即兴发挥。

"你听,"她的声音裹着电流声,"连磁带都记得你没吹完的旋律。"

渡轮鸣笛盖住了后半句话,海鸥突然俯冲向电话亭玻璃。在翅膀拍打的阴影里,他看见卡带壳内侧用荧光笔写着经纬度坐标——正是上海咖啡馆后巷那个废弃教堂的位置。

5

飞机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颜书鸿梦见自己站在九龙寨城的迷宫巷弄里。程美琳穿着那件露背黑裙,发间别着鲨鱼齿发卡,正在弹奏一架锈迹斑斑的三角钢琴。琴键缝隙里长出蕨类植物,每个音符都惊起一群信天翁。

醒来时机舱正在播放《狮子山下》,空姐说这是机长特意为香港乘客选的。舷窗外云海翻腾,他摸到口袋里多出颗贝壳纽扣——和奥克兰少女琴柄上缀着的那颗一模一样。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