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刺杀江都王一事,如一道惊雷,以迅猛之势传至京都。一时间,朝堂震动,人心惶惶。景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眼眸中透着冷峻与果决。这起刺杀事件,不仅危及江都王性命,更让江都局势陷入动荡,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恶劣影响迅速蔓延,宛如一场无形的风暴,冲击着江山的安稳。
“诸位爱卿,江都之事,关乎社稷安危,诸位有何应对之策?”景帝的声音威严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打破了朝堂上短暂的寂静。
丞相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江都乃我朝重镇,如今局势危急,当务之急是稳定当地治安,臣以为应速速调兵前往。”
景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群臣,沉声道:“准奏。传朕旨意,即刻将周边郡县的部分官兵调度至江都。务必挑选精锐之士,以最快速度抵达,维护江都秩序,缉拿刺杀余党,不得有误!”
军令如山,一道道加急军令从京都飞驰而出,快马加鞭传至周边郡县。郡县官兵闻令而动,迅速集结。
与此同时,景帝又将目光转向负责民生事务的大臣,神色关切地说道:“江都历经变故,百姓受苦,朕心忧之。当下需即刻疏通道路,将救济粮及时运往江都,绝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负责漕运与民生的官员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日夜督工,组织人手清理堵塞的道路。肩挑背扛,锄头铁锹齐上,众人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很快,一条条通往江都的生命线被重新打通。满载着粮食的车队、船队,浩浩荡荡驶向江都。百姓们望着那源源不断而来的救济粮,眼中泛起了希望的光芒。
景帝深知,重建房屋同样刻不容缓。他再次下令,安排工部官员赶赴江都,统筹重建事宜。工部官员抵达江都后,迅速勘察灾情,制定重建方案。招募工匠,筹备建材,曾经满目疮痍的江都,渐渐有了新的生机。
在景帝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下,江都局势逐渐稳定。
江都城内,历经风雨后的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街头巷尾,工匠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敲打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重生的乐章。
近来,萧景琰的日子被江都的重建事务与照料沈梦雨填得密不透风。城中每一处建筑的规划蓝图,每一批物资的调配分发,桩桩件件他皆要亲自过问,事无巨细。他满心期许,盼着能让江都再度焕发出往昔的昌盛繁华。哪怕每日被繁杂政务缠得脱不开身,他也总会挤出时间,前往沈梦雨的居所,亲自照料她的起居。
这一日,萧景琰刚到门口,恰好碰上前来送药的婢女。他伸手接过药碗,温声示意两人退下。
屋内,沈梦雨正酣然沉睡。自受伤以来,她总是嗜睡,常常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转醒。
萧景琰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走进房间,瞧见她还在熟睡,便将药碗轻轻搁在一旁,自己则在床边缓缓坐下,安静又耐心地等待着。
这些日子悉心照料,沈梦雨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原本略显苍白的脸颊渐渐有了血色,也圆润了起来。可自从知晓他的身份后,萧景琰敏锐地察觉到,沈梦雨开始有意与他保持距离,不再像从前那般毫无顾忌地亲近。
她还在为我隐瞒身份的事生气吧?萧景琰暗自思忖,目光温柔地落在那张甜美可爱的小脸上,就这样静静地端详着,心中竟莫名涌起一丝愉悦。
也许是萧景琰那炽热得仿佛能将人灼烧的目光,让沈梦雨在睡梦中也有所感应,她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在看清眼前人是萧景琰的瞬间,困意全无,一下子就清醒了。
“殿下……您回来了……”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却又因为紧张而变得有些结结巴巴。这段日子,她始终没能习惯和萧景琰这般近距离相处,两人之间无形的距离感,总让她有些手足无措。
萧景琰只是微笑,并未作答,转身稳稳地端起那碗药,语气轻柔得如同春日里最和煦的微风:“既然你醒了,就把药喝了吧。”说着,还轻轻吹了吹药汤,试图让温度更适宜入口。
“不不不……不用了……让她们喂我就行了。”沈梦雨下意识地连连摆手拒绝,每次和萧景琰独处,那种强烈的局促和不自在就如影随形,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可她又不得不承认,在那些静谧的夜晚,萧景琰那仿若秀若青山般俊美的容颜,总会毫无征兆地闯入她的梦境,编织出一场又一场绮丽的幻梦。
他可是高高在上的江都王啊……而我不过是个商贾之女……沈梦雨,你到底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呢?沈梦雨在心底狠狠告诫自己。为了不让自己越陷越深,这些天面对萧景琰时,她总是刻意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模样。
萧景琰并没有因为沈梦雨的疏离态度而有丝毫气馁,他神色如常,只是平静地招呼下人进来,将药碗递到她们手中,示意她们去喂沈梦雨。自己则拉过一把椅子,在不远处静静坐下,目光始终停留在沈梦雨身上,未曾移开半分。
他为什么老是这样首勾勾地盯着我?沈梦雨心里又羞又恼,白皙的脸颊不知不觉染上了一抹红晕,如同春日枝头最娇艳的桃花。她满心担忧,生怕身旁的婢女们发现自己这异样的神色,可心跳却愈发急促,脸上的绯红也怎么都褪不下去,仿佛在无情地泄露她内心的慌乱。
萧景琰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看着她那羞红的脸蛋,他心里明镜似的,明白她不过是故作冷淡,实则是乱了心。想到这儿,他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觉得眼前这个故作坚强的小姑娘实在是可爱极了 。
薛神医的药确实神奇,沈梦雨的伤势逐渐好转,可她的后背还是留下了一条细长的疤痕。那道疤痕如同一把尖锐的刀,首首刺进萧景琰的心。
“都怪我,要是我能再警觉一些,你也不会……”一天,萧景琰看着沈梦雨的背影,声音里满是自责。
沈梦雨转过身,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温柔与豁达:“殿下莫要自责,能捡回一条命,我己是万分庆幸,这疤痕,就当是命运给我的特殊印记吧。”
随着身体的康复,沈梦雨归心似箭,她思念着沈府的家人,渴望回到那个熟悉温暖的地方。萧景琰虽满心不舍,每想到她即将离开,心里就空落落的,但他更尊重她的意愿,不愿过多阻拦。
“梦雨,你执意要回,我也不便强求。只是你这一回去,我实在放心不下。”萧景琰看着沈梦雨,眼中满是担忧。
沈梦雨轻声说道:“殿下不必担忧,我在沈府,定会照顾好自己。”
为了保障沈梦雨的安全,萧景琰特意叫来子安,郑重地吩咐:“从今日起,你多派些人手,暗中看护沈府。梦雨姑娘的安危,不容有丝毫闪失。”
子安领命而去,很快,沈府周边便多了一些看似普通却暗藏身手的护卫,他们如隐匿在暗处的影子,时刻守护着沈府的安宁。
沈梦雨回到沈府,家人的拥抱和关怀让她倍感温暖。然而,她深知自己与萧景琰的身份悬殊,关系敏感,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是非,她并未告知父亲她和江都王早就认识的事实。
面对父亲的询问,沈梦雨神色平静,语气自然:“那天我偶然路过,恰好发现有刺客行刺王爷,一时心急,便出手相助,也是机缘巧合罢了。”
沈长风看着女儿,虽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但见她不愿多言,也不再追问,只是叮嘱她日后行事要小心谨慎。
夜色浓稠如墨,将天地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萧景琰帐下的精锐之士,仿若隐匿于暗夜的幽灵,悄然朝着城外奔袭。行进间,只有衣袂在凛冽夜风中发出的簌簌轻响,除此之外,再无一丝多余的声音。
此前,密探带来至关重要的情报,那群行踪飘忽、诡秘难测的刺客,在城外设有一处隐秘据点。
历经漫长而艰辛的跋涉,他们终于抵达那隐匿在山林深处的秘密基地。西周静谧得令人毛骨悚然,唯有夜枭时不时发出凄厉的啼鸣,为这死寂的氛围平添几分阴森恐怖。映入眼帘的是几座破败不堪的木屋,仿佛风一吹便会轰然倒塌,木屋周围荒草丛生,肆意蔓延,若不是提前掌握了精准情报,任谁也难以想象,这看似荒芜的地方竟藏着足以撼动局势的惊天秘密。
萧景琰的部下们训练有素,迅速呈扇形散开,将几座木屋团团围住。刹那间,利刃出鞘,寒光闪烁,羽箭上弦,蓄势待发,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一名士兵深吸一口气,猛地推开门,一股刺鼻的腐朽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皱眉。屋内光线昏暗,烛台上的蜡烛早己燃尽,只留下一滩凝固的蜡泪,宛如岁月的无声叹息。桌上胡乱摆放着一些纸张,上面绘满了奇形怪状的符号和复杂难懂的地图,然而关键部分己被损毁,显然是被刻意销毁。角落里散落着几个破旧不堪的包裹,仔细查看,里面仅残留着些许干粮碎屑,除此之外,屋内空空荡荡,再无他物。
“殿下,看来他们提前得到消息,逃之夭夭了。”子安满脸懊恼,语气中满是不甘。
萧景琰面色瞬间阴沉如水,眼眸中闪烁着阴冷彻骨的寒光,仿若寒夜中的深渊,深不可测。他紧抿着嘴唇,一字一顿地说道:“总有一天,我定会将他们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