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大小姐:就你是那个谁吧?

第166章 九局

加入书架
书名:
末世大小姐:就你是那个谁吧?
作者:
梁三十
本章字数:
4448
更新时间:
2025-06-15

王朗今年41岁,毕业于华清大学,专业是高能物理,毕业后他在研究所干了几年,后来被调到教育部门做了管理,今天他接到了上级一个奇怪的电话要求他去开会。

地址在一个宾馆,他去了之后发现这个会议规模还不小,在人群中他甚至看见了几个认识的学弟学妹和学长学姐,他们有的转了管理或者教育岗,有的还在专业方面发光发热。

会议的主题居然是关于建立国家自然与科学第九局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主持人询问在场的人,有哪些愿意调动到第九局去,这可是把与会的所有人都搞懵了。

龙国有一个第九局,是核工业相关的二机部九局,后定名为第九研究所,是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主要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

据他所知,这个第九局早就解散了,怎么现在旧事重提了。主持人没有理会与会人员的议论纷纷,而是首接说了这个“第九局”成立的目标与意义,居然是研究人体以及超自然现象的。

王朗颇为无语,早期的时候,由于科普做的不到位,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也不高,社会上刮起过一阵歪风邪气,各种“神人”和“大师”层出不穷,什么气功、透视、辟谷的伪科学大行其道,后来这些“神人大师”被一一打假,后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现在怎么又要搞这个?

王朗在会上就忍不住提出来了:“主持人,现在上面怎么会同意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伪科学的部门?我看在场的不少都是科学界和医学界的专家,我们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你让我们跑到你这个所谓的第九局去研究气功,这不是开玩笑呢么?”

与会者纷纷赞同,而主持人面色不变:“各位,请安静,我今天过来时征求大家的意见,不是强迫大家加入,我们第九局也是参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不是搞伪科学,也不是搞神秘主义。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主持人端起保温杯,喝了一口茶接着说:“。。。还有很多现象科学无法解释,我们第九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现象找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主持人说的话在王朗看来多少沾点儿伪科学的边,他想起了过去他见过或者听说过的什么“盆中变蛇”,“水变油”,“耳朵识字”等骗局,他非常气愤,想着能揭露这些伪科学也是好的,于是在申请表上签了字。

调令来的非常快,申请表交上的第二天他拿着调令就来到了华清大学内的一个小院,这地方他非常熟悉,以前这地方好像属于地理研究所,但是现在看这个架势保密等级上升了不少,不仅围墙上多了铁丝网,而且门口增加了站岗的警卫。

而且令他非常意外的是,这个地方没有挂牌,从外部根本看不出是什么机构。

他进去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保密课,然后签署保密协议。

王朗非常意外,他们研究的这些课题虽然拿出去到处说不太好,但是应该完全没有达到需要签署这个级别保密协议的需要吧。

小楼里面有个会议室,里面总共才十几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医学界的最多,但是研究的方向各不相同,有脑科专家你,有搞运动医学的,有外科的,也有内科的,除了医学界的,有像他这样搞物理研究的,有也有研究生物学的,甚至还有地质专家。

团队负责人是个女的,叫李淑芬,年龄将近60岁了,听她自我介绍说以前是搞动物实验的。

这个团队构成把王朗搞糊涂了,然后上班的第一天,让他更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李淑芬将一个手提箱放在了实验室中央,里面是五颜六色的石头,地质专家瞄了一眼这些“石头”,马上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是产自于南甸的翡翠原石。。。”

他伸手拿了一块,然后面露惊讶之色:“这些原石的成色很好,这块居然是玻璃种。。。”

说着他又拿起了另一块:“这块也不错,是玻璃种。。。”

“呀!这块是帝王绿。。。”

他嘴巴不停,十几个人围着他,有人记得地质专家姓张,于是张嘴问道:“老张,这些翡翠值钱不?”

老张惊奇之色溢于言表:“。。。值钱?那是非常值钱!”

他举起了那块翠绿色的石头:“比如这块,无瑕帝王绿,几年前拍卖的一个戒指,戒面也就相当于这块的1/3大小,拍出了3亿多的天价。。。”

众人大吃一惊,他们知道翡翠昂贵,但是没想到这么贵。

李淑芬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老张的吹嘘:“我们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研究翡翠与人类血液之间的反应!”

众人一下炸了锅,老张首当其中:“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多矿物微晶合体,属于钠铝硅酸盐矿物,其核心组成部分的主要元素:钠(Na)、铝(Al)、硅(Si)、氧(O),再有就是铬(Cr)、铁(Fe)、锰(Mn)等元素,化学成分十分稳定,能与血液发生什么反应?”

众人虽然不是地质学出身,但是基本的科学素养还是有的,王朗都忍不住说了一句:“大概会造成翡翠的血沁现象吧?”

众人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血沁” 是古玩收藏领域中关于玉石(尤其是古玉)的一种传统说法,指玉器表面或内部出现类似血液凝固的暗红色、深红色沁色。

古人早期观点认为血沁是玉器长期埋于地下,与墓葬中尸体的血液接触,血液渗入玉质形成。如明代《格古要论》中提及:“古玉有血沁,色红如血,乃尸沁也。” 这种说法与古代 “玉能敛尸” 的丧葬观念相关,认为玉器陪葬时会吸收尸体精气或血液。民间传说进一步神化,称血沁是 “千年血玉”,需经百年以上墓葬环境才能形成,甚至赋予其神秘色彩(如与殉葬、怨气相关)。

当然,现代科学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地下环境中的铁元素(Fe3?)、锰元素(Mn2?)等矿物质,通过玉料的缝隙、解理或晶体缺陷渗入,经长期氧化形成氧化铁(如赤铁矿、褐铁矿)沉积。

王朗这么说,原意还是指血液和玉石没什么关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